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文”

(2012-03-20 14:03: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这是《论语》中,比较重要的一则,包含着一个人应当如何对待学习和生活工作,应该如何提升自我。

    我觉得,孔子从人的生活的不同的方面,全方位的强调了一个人在加强自我修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家庭社会单位(团体)这是一个人生活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一个人成就一个人或者让一个人消沉的外部环境。

    很多人都知道,面对各种社会家庭和学习环境的不如意,孔子不是一个怨天尤人的人,他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批判的继承上,并时时处处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完善自我修养更好的做人做事,这是孔子一辈子都在坚持做的一件事情。而且孔子的一生,都在做这一件事。

    孔子时时处处的学习,曾经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爱好学习的人,我们通过他与子贡的对话可以知道:他更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人。他把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放在第一位,并不是很注重各种形式上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孔子作为一个大文化人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等的成功原因所在。正如陶行知的名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入则孝。到了家里,要注意学习承继家中的兄长的优秀道德品质。并在家中的相处、劳动和各种事物中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作风,扎扎实实过好每个日子。

    出则悌。《论语》中子夏劝说司马牛时,说了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用我们今天的话,一个人善于尊重自己和他人,对他人有礼貌而且谦虚好学。就会发现周围都是自己的好兄弟,换成我们今天的话说,天下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这是一种大平等的博爱思想。

    谨而信。恭敬的做好每件事情,而且注意讲究信用。因为我们怀着一颗虔敬的心对待他人和自己经手的每件事情,必然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如同雷锋,如同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如同诸如此类的各行各业上的道德模范和业务精英。

    泛爱众。就是对于众生都有一个博爱之心,也就是心胸宽广,包容天下众生,包括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木。

    而亲仁。这个时候,自己的道德修养,要达到仁德的境界。就是不去计较个人的名利,而是兼顾天下众生。即自己的修养言行,要为众生谋物质和精神的幸福。

    当自己的品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发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实现,需要各种优秀文化的支撑。这些优秀文化中,包含着帮助自己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精神原动力。于是一个具有仁德的人,就会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针对自身发展实际和从事工作的实际,去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来为完成服务于他人社会和天下众生的大事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