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出自《论语》。认为是孔子发明的,实际上早在虞舜时期,就有了这种文化思想,而且虞舜则是一个很好的践行者。
虞舜大约生活在公元2200多年以前,是古代著名的帝王之一。
虞舜的孝顺,表现在他的父亲,因为继母和继母所生的兄弟的缘故,几次要谋杀他,虞舜都机敏的躲过了这种伤害。即使如此,虞舜对于自己的父母和兄弟,都没有怀恨在心,而是极尽孝道。这不是一种愚孝,而是一种生存智慧。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当家里人要伤害他的时候,总是没有什么结果;当家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就及时出现帮助家人转危为安。这里可以看到《圣经》里面宣传的一种宽容和忍让,也正如孔子所提倡的恕道,与佛陀所倡导的如何面对别人的轻视和伤害一般无二。
我们说这是一种大智慧,就是包含着一个自我生存和发展之道。
出则悌。虞舜的这种悌,是经受住了帝尧的考验的。帝尧,让自己的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生活在虞舜的身边,看看虞舜对于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想来,这是一种再真实不过的考验了,弄不得半点虚假。通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帝尧的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在虞舜身边更加注重自身道德修养。
虞舜耕种的地方,老百姓们都自觉的谦让土地;虞舜制陶的地方,陶器很少出现次品;虞舜渔猎的地方,老百姓,都把最好的住房让给邻居等等。一切的事实,都指向虞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生活居住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那个时候,虞舜就重用贤人,教化四方,促使民众达到: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并非虚传,孔子只是一个卓越的文化传承者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