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背而备 捕捉教学灵光
(2011-11-14 16:0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品德课教学 |
不背而备 捕捉教学灵光
淄川区第一中学
不背而备捕捉教学灵光
在女儿的一本课外阅读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儿子李治乘舟渡渭水,龙舟上下颠簸,李治站不稳。太宗乘机教诲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好比水,皇帝好比舟,帝王有道,天下百姓就会拥护他,帝王无道,人们就会推翻他。”唐太宗通过喻理于事,喻事于理,把百姓与帝王的关系讲的非常明确,李治也能深刻的领会。假如唐太宗坐在大堂上给李治讲一些治国之道,李治未必能领会深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三课第二节《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同学,就急着问:第一节不是还没有学吗,怎么学起第二节了?
我没有做出正面回答,而是引用课本一个案例,带领同学分析正义与非正义的后果与各自的影响。在总结时,我问大家:敢于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同学,请举手。结果是全部都举起了手,有的同学甚至举起了双手。我及时“恭维”了一番。我又问大家:有没有想做非正义的人。大家都鸦雀无声。我有意观察了一下,刚才攻击李某某的几个同学,发现他们共同的表情就是非常不自然。
火候已到,我立即切入正题!
。。。。。。
课后那几个同学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还没等大门说话,我就开始表扬上:能够同自己的非正义行为作斗争,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进行即时教育,尤其是能够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优势,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教育,效果要远远胜过泛泛的说教!
大千世界,许多事情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人,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外,还要注意发掘周围事物中蕴含的德育内容,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学生的问、答等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教育效果会更佳。
从古至今,即时即事教育的例子不胜枚举,本人在应用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但在应用即时即事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恰当,要对症,不能牵强附会,否则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备课,备好课是必需的,有时不背二备,捕捉教学灵光,也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可谓:教无定法,教无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