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北外探讨国际化的教学科研会上,受邀学者提出北外的国际化不能仅仅体现在外语水平高、跟国外交往多、外籍教师多、留学生比例高上,这是北外之所以叫北外必须具备的秉性,北外的国际化更应该体现在以国际公认的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来衡量本校的人才标准和办学水平。
说得真过瘾,北外办大学教育应如此,办中小学教育也应如此。
记得上次去南京,遇到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聪明伶俐,大家都看好他(在南京,看好一个孩子意味着他一定要去考南外),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北外青少学英语?他妈妈说,因为上南外英语要达到五级,所以在学新概念。
我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五级和新概念有什么关系?后来才明白,我心中的五级从来都是剑桥通用英语五级(北外青少英语的英系课程),而南外人心中的五级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第五个级别(即初中毕业要达到的水平)。说白了,要进南外的初中,小学六年级孩子的英语水平要达到课内初中毕业的英语要求。
听起来挺吓人的,等于孩子要超前三年,是否太高了?但其实,北外青少的课程体系比这个更超前,因为根据我们设计的学习路线,孩子在小学六年级达到剑桥五级的第二个级别PET的水平,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现在北外青少的PET学员绝大多数都是12岁以下的孩子。这个水平不仅超越课内初中毕业的英语要求,而且直逼高考水准(PET词汇量为3500,高考词汇量为3500;PET写作要求100词,高考写作要求120词),更重要的区别在于PET是听说读写全面技能的考核,而且有国际认可度。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虽然可能指挥着全球最大的学生群体,但却没有国际认可度。
再说新概念,一本1967年问世的英语教材,虽然历经时间的考验,深得国人喜爱,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都过了快50年了,一本从头到尾找不到Internet这个词的教材,如何能够很好地体现现在的世界?
南外拘泥于国家课程标准也很顺理成章,毕竟这是公立学校的规定动作。不久前看到它的英语特级教师写的一篇文章,也同样禁锢在高考的框框中。国家课程标准不是不好,但它有一些硬伤,比如,它为了“照顾”全中国的基础教育,定得比较保守;还有,它没有国际认可度,考再高的成绩,要出国也不能用它来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
这倒是让我释怀于像北外青少这样的英语培训机构,可以不受国家课程标准的束缚,直接与国际标准对接,让国际标准定义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今后孩子要是不出国,达到课内标准易如反掌,听说读写实用技能都用得上;今后孩子要是出国,则从容对接雅思托福这些留学考试,无须慌张。
最后,容许我做一个广告,本周六上下午,在KET/PET北外考点,我在考生家长等孩子的时候,将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一场讲座:“学剑桥五级干嘛?--
用国际标准定义孩子的英语成长”。届时,将发布北外考点剑桥五级考试成绩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让家长们看到剑桥五级的孩子的英语水平处在怎样一个高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