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变革是永恒的主题,但还是靠谱点儿好。我掐算一下时间,想到儿子这般大的初中孩子定当是高考改革的前几批“勇士”,也许还不如留学来得稳当踏实呢,家长们,早做打算吧。
要我说,高考改革既想兼顾基础,又想照顾个性化,不如分为基础成绩和特长成绩两个部分,基础成绩的科目全国统一,是语数外还是数理化,或者其他什么,可议,目标是检验我们的高中生是否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基本要点(有点像高中会考),成绩分成等级,而不是百分制。特长成绩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大学对口专业的要求选择n门课程去考,这些课程中仍然可以有语数外或者数理化什么的,但内容比基础科目的要深,按照百分制。
大学的录取要求呢,就是基础成绩的等级要求+特长成绩的总分。比如,北大物理系的本科生录取条件是基础成绩的全部课程达到优秀级别,特长成绩则要求是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课程的总和。而北外英语系的本科录取条件是基础成绩可以有两个良好,其他必须是优秀(咱北外怎么着也不能跟北大叫板呀),特长成绩则要求是语文、英语和文学三门课程的总和。
以上建议不好的地方在于学校要开好多课程供学生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万人一律,教育成本要高很多。但这样做可以不让孩子耗费那么多无谓的时间在他们一辈子不喜欢也用不上的科目上,只要学会了这个科目的一些基础就可以了,腾出时间来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不好吗?
想象我现在除了高中时候学的英语还在用以外,其他所有科目都还给老师了。如果有需要就当场查呗,网络时代了,能查的就不要记了,脑子里多留点空给查不到的思想。
现在我们这里是一考定终身,而且只有文理两个方向(艺术体育啥的咱就不说了),而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个性化,我们的家庭也越来越有条件支持孩子的特长发展,大学教育和职业行业更是对此有需要。今天就遇到一个情况,某生成人高考政治考了30分,可英语考出了113分,你说他/她是不是个学英语的料呢?
现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真让我不寒而栗:
什么一年多考,那孩子更不是会被折腾死,不考个10次最终拿到100分能罢休吗?现在托福1000多元一次,多少留学的孩子不考个五六次?要不是因为申请时间到了,再考也没有用了,还会一直考下去。行话叫“刷分”。
什么是社会化考试?现在武装押运考卷安全都不保呢!还有,赶明儿高考英语变成像托福雅思那么贵,倒真是名符其实社会化了。
什么是看成绩也要看高中综合表现(还特别强调要真实记录,可见现在的真实性有多高),这当然好,但难道我们有一个招生处处长出事还不够吗?
还是回到那句话,咱们早早地给孩子选个稳当踏实的路径吧。
先是骂英语,然后是中高考英语降分,再是小学一二年级不上英语课,又来了一个三一口语不让12岁以下报名,后面是北京教育考试院不再承办剑桥少儿英语,每每我认为该歇口气的时候就又出一档子,今天又在出台高考新方案了。有完没完呀,哪个改革到点子上了?有谁提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了吗?难道英语没有学好的罪魁祸首不是方法和内容吗?
得了,我还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明天我的CAE最后一节课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