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没有闲着,在看爱阅团的爸爸妈妈们写的有关孩子英语阅读的手记,感慨于这些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的倾注,更感慨于孩子们的多姿多彩。想起那天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记者也是一位妈妈,也正在为孩子英语学习的事情操心,想着从我这里掏点儿“真经”,但我可能让她失望了,因为儿子真是在我稀里糊涂的情况下爱上了阅读,我当时只知道它没有坏处,完全低估了它的威力,所以谈不上采取刻意的步骤和方法引导他从零开始读到原版小说,算是“捞着”了一个恰巧如此爱阅读的儿子。同爱阅团的父母和我认识的许多北外青少孩子的父母相比,我真是像个“后妈”,所以,我相信,孩子拥有如此关注他们英语阅读和学习的父母,一定是毫无悬念地超越。
听多了这些英语阅读的故事,我也有了更多的思考。针对父母提出的问题,我忽然意识到我们虽然总是在说“阅读”,但其实,如果我们把它作为孩子英语成长的重要路径,它一定是一个“大阅读”的概念。
怎么讲?就是这样的“阅读”不是我们常说的拿着一本书,看着上面的文字读懂它们的意思的阅读,而是贯穿孩子从英语的听启蒙,到说,到读,到写,到更高的目标的纽带。
所以,当我们谈论学龄前的孩子的阅读时,我们其实不是说让他们捧着一本书读出来,而是指让他们看着读物中的画把故事听个够!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孩子的阅读则是在拼读能力的帮助下实现开始认字并朗读,还有口语的发展;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则是达到我们常说的阅读要求,自由自主地默读,还有阅读策略和写作的发展。到了初中,如果孩子还是停留在默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将阅读的内容和语言应用在他们的思维和写作中。到了高中,孩子的阅读应该超越学习英语的范畴,成为他们专业发展以及学术能力的锻炼了。
孩子通过阅读从听到学术能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读的量和质达到一定积累的话,孩子会自然地不满足,进而走到下一阶段。比如听得足够多的孩子,我们是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说的(只是早晚和多少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他们说不好,因为只要输入源正确,他们是不可能“自创”错误的,除非可能会出现一些母语干扰。
至于父母苦于孩子对阅读没有兴趣,我首先相信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我们需要利用好,让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其次,懒惰也是人的天性,听完了说会出于本能(憋不住),但从听过渡到读肯定需要引导,因为听比读要轻松,过渡到写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写作是阅读的终极体现,也是阅读效果的试金石。
所以,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可成就于“大阅读”,更不要说阅读对于扩大孩子知识面、拓展思维、塑造三观等的作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