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英语,儿子“教”我学》(2)-- 英国经历重要吗?
(2012-09-24 21:36:21)
标签:
教育 |
解读《英语,儿子“教”我学》系列博文序:
2012年9月21日,我和儿子共同编写的《英语,儿子“教”我学》已由外研社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以日记的方式讲述了儿子从八岁几乎零起点英语到12岁累计20万字英语小说创作的成长历程。在2008年初,我开始写博客日记记录儿子生活中的点滴时,只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因为当时正在读博士,特别关注资料的积累和标注),并没有想到最终要把它们集成书出版。而且当时我完全没有预料到儿子哪怕半年后所取得的进步,更不要说这四年。所以,这本书很私人,很主观,并不是那种专门给父母编写的面面俱到的英语教育指南类书籍。因此,我特别感谢读者们的包容,不仅读,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有问题我都喜欢,因为提问题说明真读了。我有时间就来和大家分享这些问题和我的回答,也欢迎大家来讨论。
“我表哥多年前去上海工作,那时外地人并不多,周围都是说上海话,所以表哥硬着头皮学,半年上海话就说得很好了。而我来到上海工作,公司上班和生活中都是说普通话,也蛮适应,所以到现在都不太会说上海话。我想去国外也大抵如此。人年龄无论大小,出去后住在HOMESTAY家里,周围都是说外语,他为了交流只能去学外国话,语言进步是很快的。而如果出国后的氛围是说母语也能生活的,那曹老师同事的孩子也好,在海外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侨也好,外文肯定是好不到哪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