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递,往往会联想到宏村,联想到白墙黑瓦,青石巷弄,小桥流水,联想到徽州民居和“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但来到西递石林,你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风景。

西递石林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岩溶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整座山由无数的奇峰异石构成,就像一块构思巧妙的山石盆景,或相互连接延绵逶迤,或单独傲然伫立。每一层岩石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洞穴沟壑,星罗棋布,奇石嶙峋。每一块石头,大小不一,姿态万千,似猛虎恶兽,如人物雕像,鬼斧神工。

这一处奇特的地质现象,现在却成为了黟县最年轻也是最古老的一处景区。

说它年轻,是因为这个景区对外开放的时间并不长;说它古老,是因为这片石林已经在黟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默默存在了5亿多年,岩石上布满了时间的痕迹。

在遥远的地史年代中,黟县大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在距今约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是大海海底的石灰石沉淀区。以后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慢慢上升露出海面,又经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冲刷和风化作用,约在二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这里便形成了众多的石柱、石笋、石芽。

清代俞正燮在《黟县山水记》中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山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伫者忘疲矣。”

西递石林中的岩石以“薄、皱、漏、透明”为特征,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层次。

在石林中行走,除了能看到、触摸到各种地质地貌以外,有时还能体会到什么叫峰回路转和什么叫豁然开朗。

在曲曲折折仿佛是尽头的岩石缝隙中,往往一个转身、一个侧身或者一个回眸,就能重新找到继续前行的路。

西递石林分为山顶石林,山坡石林,谷底石林三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各种地貌特征都可以找到,所以也被称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

现在,景区在鬼斧神工的奇石基础上,又注入了“田园、花海”的元素,各种郁金香、波斯菊、百日草、硫华菊……,再加上滑草场、管式滑道、荷兰风车,俨然成为了一个游乐场。

这样的开发,据说是能让游客感受一番柔美与刚劲并存的美,体会到“花海石林、幸福随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