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4】《当一切改变时,改变一切 动荡世界的安身之道》@文通天下

标签:
文通天下改变励志 |
分类: 精彩书摘、连载 |

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
你或许无法改变正在发生改变的事情,不过,你可以改变你对它们的想法。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可以改变一切的九大法则之一。
法则3:从观念的陷阱跳出
思想,是你形成的一个观念。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改变,是由你对它们的想法形成的,而非你个人形成的。思想常常和终极的现实、显现的现实无关,却常常和扭曲的现实有关。实际上,它常常制造了扭曲的现实。
哦,这一点相当重要。我想,我们不应对其一带而过。让我们来更仔细地看一下我刚才所说的……
“思想是你形成的一个观念。思想常常和终极的现实、显现的现实无关,却常常和扭曲的现实有关。实际上,它常常制造了扭曲的现实。”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将一个全新的观念提了出来?我刚才提到了三种不同的“现实”:
终极的现实
显现的现实
扭曲的现实
我将这三者称为三重现实,也就是“现实”的三个版本,它们同时存在于你身上。
终极的现实——正在发生的事的“原本如是”,它之所以会发生的“原本如是”,以及你是谁的“原本如是”。
显现的现实——如今你所看见的现实。
扭曲的现实——你想象中正在发生的现实。
无论何时,你体验的是其中哪一种现实,这完全由你个人决定。这由你在形成一个想法前,心智在想什么决定的。
揭开面纱甜如蜜
或许再无其他
比这更美妙的了。
滑行,你称它为
“漫步”。
你的恐惧
如同内衣一样轻轻滑落。
赤裸的孩子——
你真正的自己
把所有目的
都向着光明
向着一直在此闪耀光芒的
你
——《揭开面纱是甜蜜的》 埃姆·克莱尔
有三种真相,你选择哪一种
现在,我们进展特别快,我不想让你认为,我打算将这些改变一口气儿讲完。实际上,我要说的话还有很多。
现在,我之所以仅对第二、三、四法则进行介绍,就是想让你弄清楚,我们这场对话要往何处去。因为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我想让你先熟悉一下地形。
没错,正如我之前所说,这三大改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应该被放在一起考虑。所以,这里进行的讨论是自然流动的,就如同友人之间的聊天一般,无须严格按照一份提纲,遵循着严谨的结构进行论述,而应如同进行一场演讲一样轻松自如。
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你会明白这三个法则是紧密关联的。
法则4:远离想象中的真相
我在前面说过,外在的情况和活动,造成了你生活中的事件,而造成现实的,是你内在的认知活动。我接着说,资料是由事件转变而来的,真相是由资料转变而来的,思想是由真相转变而来的,情感是由思想转变而来的,经验是由情感转变而来的,经验形成了你的现实,即你对事情的看法。
现在,我将这些要素之间用直线串联起来,用加号和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你就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出你眼中关于事件的现实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根据我的观察,这一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事件 资料 真相 思想 情感=经验=现实
我把这条线称为因果线。关于这个等式,我会再一次讨论,这就是心智一路创造你眼中的现实的过程。
你会发现,在这条因果线中,情感早于经验产生,然后造成了经验。同样,思想早于情感产生,然后产生情感。真相早于思想产生,然后产生思想。我们稍等下再讨论“资料”。
这条因果线并没有表明,有三种真相存在。清楚这一点相当重要——正是这三种真相的存在,才让三重现实的存在成为可能。换言之,倘若只有一种真相,那么就只会有一种现实。
这三种真相分别是:
实际的真相
显现的真相
想象的真相
我对这些概念略加解释,你便会发现它们极其迷人,我将之称为心智的运作机制。
现在,只要知道它们就如同由A到B再到C就足矣。由A开始,每跨出一步,你就距离平安更远一步。
现在,在你的生活中充满动荡和剧变,若你正在寻求平安,若平安正是你所渴望的,那么你就会希望一路向前,由想象的真相迈向显现的真相,来到实际的真相。这样,你就可以由扭曲的现实来到显现的现实,进而进入终极的现实。
这就是个人转变和全球转变的意义。这就是每一位被我们尊崇为大师的人所做过的事。这就是此时此刻,你在今天所能做的事。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一切都改变了?那就改变一切,开始改变你对“现实”的想法吧。现实不是静止的,现实是流动的。
好吧,这么说并不是精确的。它是静止的,但是我们对它的经验却发生了改变。
我们要进行探索的就是怎样改变你对改变本身的体验。或者,换句话说,怎样改变你对现实的体验——改变正是不变的现实。
我必须告诉你,当我第一次弄清楚现实存在着三个层面,而且我们可以在扭曲的层面、显现的层面以及终极真相的层面体验着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时,我感觉自己就如同从是从沉睡中被唤醒了一样。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弄明白这一点,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我现在随口告诉你的东西。
我希望你明白,我不希望你如我一样也为此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首先,把它当作一个理性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好用的工具。你现在就需要这个工具,而非十年、十个月、十周,甚至十天之后。你现在就需要手中握有这个工具紧——因为你正在经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当我自己正在经历剧变时,若有人能早一点让我知道这些……那会产生多么难以想象的不同啊?因此,现在,就让我将我的发现告诉你。
我刚才提到的这些“现实”之间有着明显不同,不是略有不同,而是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来自于我前面提到的三种真相。
我人生中最大的惊喜之一就是,我明白了没有绝对真相这码事。
如果哪个地方需要有个告示牌的话,上帝啊,应该在每一条路上,在每一条高速公路上,上面都写道:没有绝对真相这码事。
你从前有没有问过别人:“你真的买进吗?”那么,在这里也是一样,这和你每日“买进”什么有关。
当你进入“人生超市”,你将会发现,有三种牌子的真相。你可以购买实际的真相,也可以购买显现的真相,还可以购买想象的真相。
现在,让我们假设,货架上并不存在实际的真相。先来看看显现的真相(我们所能看到的)和想象的真相(被我们扭曲的),只有当我们将这些都看清,才能理解实际的真相。
显现的真相是以过去的生活为基础的,你此刻所观察和体验到的真相,它是建立在你本人的历史之上,对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所认为的显然如此的真相。
你失恋了,你失业了,你无家可归,你的亲人过世了,或者,你成了空巢老人,和你朝夕相处了二十年的孩子突然离开了你,或任何其他的事情……
这就是正在你的物质世界中发生的事,这就是已发生的事。你知道它发生了,因为它是你亲眼所见的。
假如你停留于显现的真相中,你就会安然无恙,因为现实的真相会给你提供过去一切的相似的经验。
不过,你会待在那里吗?我的意思是,你会待在这种想法里吗?还会跑到想象的真相中去?而且,若你接受了想象的真相,而非显现的真相,那么,你还掌握着回到显现的真相中去的工具吗?
我相信,改变一切的九大法则就是这样的工具。
继续读下去,看看你能否同意。
在很久之前,我离家远行,
如今,我已无法认清我的脸。
我一手建造了生活之舟,
扬帆起航,
行至海上,
向所有人招手致意。
他们明白,
海洋会给我一切,
包括我无法应付的一切,
不过他们还是向我挥手,我起航了,
行至海上。
我驾着生活之舟,
由灵魂建造,用心设计。
怀着极大的天真,我离开海岸,
来到广阔的大海上。
我离家已太久了,
如今,我都无法认清自己的脸。
不过我知道,家
依旧记得我。
——《在海上》 埃姆·克莱尔
爱是唯一的情感
此时此刻,你必须面对改变,你无法逃避。毋庸置疑,你对这种改变怀有某种情感,或许是极其强烈的情感,或许你在一段时间很难应对这种情感。
你此刻的经验正是由这种情感得来的。这种经验就是你眼中的现实。
你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如此生气、害怕或伤心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由于你如同大部分人一样,在形成关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的想法时,你并不是基于现实的真相。若你是基于显现的真相,那么,事情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基于他们想象的真相形成对当下发生的事情的想法。这就是大部分人所“买进”的。
当你面前突然出现一头冲着你怒吼的狮子时,你立刻被吓呆了,这是由于在你的想象中,你会成为狮子的腹中餐;你在一条山路上行驶,当这条山路转了一个弯时,你发现自己行驶在1000米高的悬崖边上。你感到自己被吓坏了,因为在你的想象中,一个极小的操作失误便会导致你跌入深渊;当听众们正等着你发表重要讲话时,你却感觉自己不知所措,这是由于在你的想象中,你非常有可能会在台上出丑,或令听众失望,遭到别人的嘲笑。
另一半突然离你而去,或你失业了,或你无家可归。你由自己的经验而感到震惊、愤怒、羞愧,并且,早晚会感到……害怕。
这一切都是基于你想象的真相。换言之,发生的事是“坏的”,你会“不高兴”,许多的“挣扎”正在前面等着你。等等。
当然,感到恐惧也无所谓。面对自己正在经历的改变,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不必为此感到羞愧。这太正常了,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人们始终告诉我们,恐惧的确存在,恐惧真实不虚。
事实的真相是,根本不存在恐惧这码事。实际上,情感只有一种,没有任何其他的情感。所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只是不同包装罢了。宇宙中仅有一种情感,仅有一种能量,我们将这唯一的情感称为“爱”。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时,一切都会改变。
现在,我知道,这一切听上去会让你感觉有点“空想”,不过,当你知道了除了爱之外再无其他的原因后,一切都会变得清晰,从前经历的伤痛就会得到疗愈。
请牢记,情感形成了经验。因此,明白了爱是产生一切的基础,你就可以将自己的整个人生经验加以改变。
但是,改变怎么可能也是爱的一种展现呢?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就大部分人而言,恐惧是对改变(就算是好的改变)的感受吗?我是否真的在说,恐惧并不存在?
没错,我的确这么说,因为(这是一个神奇的启示)……恐惧是爱的一种展现。
你爱自己,你才会为自己感到害怕,你才会害怕任何事物,因为你会在乎有什么会发生在你身上。你当然也会在乎自己会不会活下去。“生存本能”正是展现爱的自然方式。
若你不爱另一个人,你就不会替对方感到害怕,或害怕有什么事会发生在对方的身上,因为你不在意会发生什么。
相当简单,对不对?因此,按照完美的逻辑,我们知道,恐惧与爱等同,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同样,其他任何的情感都是爱的另一种形式。
爱是仅存的唯一一种情感,它以一千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实际的真相。
当稍后我们更详细地讨论实际的真相时,整个观念就会更加完整地呈现。于是,你就会发现,自己平静应对一切改变的能力发生了质的跳跃。
不过,现在,让我们按我刚才建议的方式来看一看三种真相中的两种:显现的真相和想象的真相。这样做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一切的关键。
所以,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当事物发生了改变,大部分人都会用他们过去的经验来应对,他们活在自己想象的真相中。这种想象的真相会产生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又会产生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又会形成一种经验。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现实。实际上,这是一个扭曲的现实。
这让我们回到你现在所在的地方。
因为刚发生在你身上的改变——这种发生在你身上的剧变并非你个人选择的,而是在你意料之外,凭空出现的,因此你愤怒、悲伤、沮丧、失望、绝望,或是一切这些的总和。这都是由于你害怕。而你之所以害怕,都是因为你爱的缘故——你爱自己(就算你并不如此认为),你爱生活(就算你声称自己恨它)。
你害怕用自己所熟悉的过去,去换一个你未知的未来,你害怕或许会发生的事,害怕事情会变成其他的样子,害怕你或许永远也无法回到现在的情形(现在这样的工作,这样的人,这样的家)。
好吧,你或许永远也回不到现在的情形了,不过,你极可能再次拥有相同的经验。比如,你可能再也无法与某一个伴侣在一起了,但你极可能会有相同的喜悦和幸福的经验,但却是和另一个伴侣在一起。这些都取决于你“买进”什么,是你想象的真相,还是显现的真相。
请牢记,幸福的体验和一切特定的情势无关。这一点非常难以让人接受,因为许多人极其相信,幸福与某种情势有关。可是,外在事件和内在体验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关系,除非它存在于你的头脑中。
比如,你的喜悦,实际上和你同谁在一起,以及在何处工作无关,只是你的心智认为它们有关。显现的真相和想象的真相是两码事。永远都是这样。
永远。
事件并不具有意义。事件就是事件,而意义是你的想法。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除非你将意义赋予它们。而你所赋予的意义并不是源于一切外在于你的事件、环境、情形、处境,那是一个内在的过程。
完全。
清楚你本人就是光。
甚至大过,呼吸。
甚至大过,整体。
甚至比拥抱你的宁静,更静。
清楚你本人被拥在怀中。
甚至比从前,更温柔;
甚至比一切黑暗,更深。
当你的光体
呼吸,无边无际
甚至都不清楚
有任何边际的概念
当你领悟,你
就是光
呼唤神秘
将你穿越
而你就是
精美无瑕的乐器
演奏着这首悠长的
永恒之歌
于是
清楚你本人就是
生命的最大欢笑;
生命最好的恋人,
在将神秘召唤
近前……
——《知道自己就是光》 埃姆·克莱尔
心智常常制造假象
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一直都是关于思想的技术,这也被我称作“心智的运作机制”。而这样的探索不只是让你我漫步于哲学的幽径,当你深入了解了自己心智的运作方式,你就会知道怎样让它替你工作。
这并不是心智愿意做的事。或者,更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你的“自我”希望你做的事。
你的自我是你心智的一部分,它认为你即你的心智。
而且,它知道,一旦你知道了心智是怎样运作的,你就会清楚,你并非你的心智。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慢慢地瓦解这个自我。
由于自我清楚这一点,它就会抓紧时间阻止你对心智的探索。比如,在接下来的几章里,它会竭力让你对这种探索感到“无聊”,或者对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来解释这一切进行感到“厌烦”。甚至,在对这些解释进行理解时,你会倍感“受挫”。
所以,注意,你的自我在这里是怎样运作的。你的自我是怎样让你将这本书放下的,怎样让你放弃这整个探索的。若它成功的话,这绝对不会是你的自我第一次成为你最大的敌人。
就像已故漫画家沃尔特·凯利笔下的连环漫画人物波哥所说:“我们遇到了敌人,敌人即我们自己。”
现在,让我来解释一下自我是什么,不是什么。
自我是你心智的一部分,负责把“你”及“其余一切”区分开来。
所以,它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个部分,不但能产生一个一个的想法,而且,能制造出代表这些想法的思考者。
所以,自我,是你最大的天赋之一。它可以让你体验到,你即“你”,而非其他一切人或其他一切事物。
实际的真相是,你就是其他一切人和一切事物。只不过,“你”作为整个大我的一部分,必须能单独体验它自己,不然的话,它就不能完成其成为肉身后所要完成的一切;它就无法体验其来到这里想要体验的一切。
所以,它就把自己个体化了。而自我,即它这样做的工具。
自我知道,真正的你,要比居于你心智中的具有自我意识的那部分大得多。
就这一点来说,自我是一份伟大的礼物,一个神秘的装置,一个不可思议的工具。但是,你的自我也可以恣意妄为,当它如此做时,就如同科幻小说中失去控制的电脑一样,认为自己就是你的主人,而不是你的仆人。
当你的自我恣意妄为时,它不仅继续把你和一切割裂开来,而且还将它自身和作为整体的你割裂开来。它让你认为,你即它,它并非仅仅是你的一部分。你的自我就此将自己的工作搞混了,想象它必须保护你,却不让你知道你真正的大我。
所以,当你的自我试图让你感到厌倦,或者认为这本书进展过慢时,这就是你需要摆脱你心智的信号。你需要摆脱它,才能了解心智的运作机制和灵魂的系统。
因此,在这一刻,只要跳出你的想法,继续读下去。你就会听到,你的自我不停地恳求你将所有这一切放下,但是,你不要理睬它。
我在前面已说过,经验是内在,而非外在的,这就是同样的事会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经验的原因。若要人人的经验都一样,前提是人们没时间进行思考。
我是说,只有当人们没有时间思考时,他们才会是相同的。当人们陷入恐慌时,他们是在做出反应,而非在做出回应。当人们保持冷静,停下来思考时,群体恐慌是不可能出现的。
在写作这本书时,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客机在飞离纽约时,一只飞鸟恰好撞进了飞机引擎,引擎很快就完全停止了工作。这架喷气式客机的机长名叫切斯利·萨兰伯格,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驾驶飞机成功地降落在哈得逊河上。在完美的紧急迫降之后,机上155名乘客全部走出了飞机,站在机翼上,等待途经的船只前来救援。
最后,他们全都获救了——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后来,生还者实事求是地说,当时发生的情形十分简单,没人惶恐不安,大家都保持着清醒头脑。他们是在做出回应,而非做出反应。
这件事过了数周之后,萨兰伯格在《新闻周刊》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我们从未想过放弃。有了迫降计划,我们就有了希望。同样,人们在面对个人危机时,例如,收到一张解雇通知书、丧失赎回权等,可以由此获得启示。不管情势变得多么可怕,或者你应付它的时间多么少,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始终都是有可能的。就算是在最危急的关头,也会有一条出路。你可以得救。”
谢谢你,机长,你的这一段话说出了这本书的精要。因此,在任何让人失望和困难的情势中,停下来思考一下,是控制局面恶化的好方法。
顺便说一句,整个过程无须多长的时间,最多仅几秒钟。
你的心智是一个伟大的装置,它可以在几纳秒中对你的一切选择进行权衡,并做出回应。不过,这的确需要时间,回应需要时间,而反应是即时的。
当然,若你的想法建立在“想象的真相”之上,“停下来,思考”就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那样的话,你的回应相比于你最直接的反应,也高明不了多少。
若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当时想象自己“死定了”他们的末日来临了、他们马上要完蛋了,等等,就算是飞机得以安全地迫降,他们很快也会被淹死,接憧而至的肯定就是恐慌。
不管如何赞扬机长和乘务员都不过分,因为他们让乘客保持镇定、沉着、冷静。
因此,诀窍就在于,不管你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事,请把你的意识从知觉的最低层次提升到最高层次。请牢记,反应来自于本能,而回应则需要经过思考。这就是说,思考将你推向外在。
可是,你的想法没有任何形态、形状或形式。它们就如同一缕烟雾一样,甚至一缕烟雾都不是。相比于烟雾,它们更轻、更淡,仅是你所抱持的想法罢了。所以,你要如何应对呢?
有意思的是,观念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当你的心智面对一个想法,它并不知道一个真实的想法和一个想象的想法之间的区别,“现在”发生的事和“过去”发生的事之间的区别,事实上是“真的”和显然是“假的”之间的区别。
因此,当你在看一部恐怖电影时,你的心智会将这些资料当作是真的,指示你的身体作出相应的反应。于是,你的心跳开始加快,你的呼吸变得急促,你甚至会出汗。
同样,当你看到一张性感的照片时,你会经验到身体的反应,虽然你知道自己看到的仅仅是一张图片罢了。
这是由于你的心智处理资料的方式,而非资料本身造成了你的这种反应。事件与你关于它的现实并非一回事。
你的心智的确是一种装置,它就如同一台电脑。你的笔记本电脑并不“在意”任何事物,它仅对输入以及之前就被输入其中东西做出反应。GIGO是一个著名的电脑科技名词的缩写,意思是:“垃圾进,垃圾出。”
你的心智的运作方式和它完全相同。它自动对你输入给它的资料做出反应,而倘若你给它输入的是错误资料(并非基于看到的现实或终极的现实而来的),你的心智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若你在错误的结论的基础上做出反应,或许就可能走向情感的地狱(现在,你或许正走在这条路上)。你会发现,自己被卷进了和真相无关的想法中,而这些想象中的问题对你而言甚至都称不上问题,因为它们不是真实的,但你不知道你的想法并非真的。
直到你知道为止。
这就是我们这场谈话的所有意义所在。我们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件事:输入、输入、将相同的资料输入。你的心智会对你输入其中的东西做出自动的回应,所以,这本书就是在给你的心智输入可以让它作出自动回应的资料。
我刚才说过,若你将错误的资料输入心智(或者说,并不是基于看到的现实,或终极的现实的资料),那么,你的心智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反之也是这样,若你将正确的资料输入心智(或者说,基于看到的现实或终极的现实的资料),那么,你的心智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一来,你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悲伤、痛苦,迷惘、愤怒和恐惧等都会被消除。
所以,请紧跟着我。就像我母亲经常说的:“我的疯狂总有一种方法可以治得住。”当你应对你此刻必须面对的改变时,一切都会很快地拼凑在一起,你将会看到,这是一种多么别致的设计,一切都在一个模式中完美地呈现。
你的情感因你的想法而引发。我们此刻对此已确定无疑。这就意味着,你正在创造着你的感情。这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我无法再强调它。
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自己的情感是由自己引发的。他们以为,自己仅仅是有了这种情感,就如同雪花或雨滴从天而降一样。人们经常说,他们被情感支配着。
实际上,是你自己选择了情感。心智决定着用某种方式感受。情感是一种自由意志的行为。
哇,这很难接受。这非常让人难以接受。
一旦你接受了,你突然就要对一切负责,你要对自己怎样感受负责,你要对你根据自己的感受怎样与他人互动负责……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一点时,他们就会寻找一条“出路”。
“一定有我能够不对自己怎样感受负责的办法。我是说,我能理解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但我真要对自己的感受本身负责吗?得了吧,我可付不起这个责任。可我就是这样感受的,该死,这就是我的真相。”
你是不是也曾这样告诉过你自己?可是,除非我们看清我们在创造自己的情感中所扮演的角色,否则人类就永远不能进化。所以,我要再重复一遍:你自己选择了情感,心智决定用某种方式去感受,情感则是一种自由意志的行为。
现在,我仅会做这样的让步:你的心智运作得这么快,以至于看上去你好像无法控制你的情感。
你头脑的速度比世上最快的电脑还要快。我想,再过几年,情况就会发生改变,不过在今天,人脑依然比电脑快。你的心智是在它已形成的想法上形成的,使你快速地进入一种情感。当人们说“我十分感动”时,他们的确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他们的确是被感“动”了。思想即能量,而你的心智的工作就是把这种能量转化为情感。
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得非常快,简直快如闪电,所以,我们要提前获得某个核心问题的答案就变得尤为关键,这个核心问题是:引发情感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思想又从什么地方来?
若你能想明白这一点,你就已向着可以改变你对事物想法的方向走了非常长一段路了。而假若你可以将你对事物的想法改变,你就能创造一种围绕它的不同感情,这又会产生一种对它的不同体验。尽管心智飞速地运转,不过,它还只是做着处理信息的基本工作,“垃圾进,垃圾出”。
引发情感的思想是什么产生的呢?一个想法从何处来?
它从你的内在真相而来。而你的内在真相又从何处来?它来自于你之前所经历的一切。
所以,若提前知道了这一点,在一个会引发你失望之情的想法爆发之前,我们能改变它吗?
极有可能不行。或许,在某些不常见的情形中可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有可能不行。这是由于它发生得太快了。一切都在飞快地发生着。甚至提前知道了它会发生的原因,你也无法将其阻止。除非你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否则,你根本做不到。
那么,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些有什么用呢?做这种探索的作用是什么呢?反复地讨论有什么用呢?问题提得相当公平。的确相当公平。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是一个休息一下的好时机,那就先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稍后我们再继续。
小休一下
想一想你刚才所读的内容,然后决定你是不是想要继续读下去,还是略加休息后再接着读。
若你已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就继续。
事后与事前
我在这里告诉你,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尽管你或许无法提前控制自己的想法,但是现在,你拥有了一个特殊的工具,一个特别强大的装置,你可以用它在事后使你的想法改变。实际上,几乎是在事后马上改变。而这和在事先就改变几乎一样管用。
想一想。若你能够在体验到负面情感之后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改变你过去二十年来始终在引发负面情感的大多数想法,马上将其转化为更积极、更有疗愈作用的想法,你肯定愿意自己能这样做的。
我的意思是,你是否认为,这会改变你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时刻,难道不会吗?
现在,替你的未来思考这一点,甚至替你的现在思考这一点。
若你现在就能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正面情感,并且,在你未来的人生中每天都这样做,就算最初时你感受到了负面情感,但你能立马改变它,这难道不是一份奇妙的礼物吗?
我在最初的时候就向你保证过,当我答应你时,我就是这个意思,若你读这本书,你将能将恐惧化为兴奋,将担忧化为惊奇,将希望化为期盼,将拒绝化为接受,将失望化为超脱,将愤恨化为承诺,将成瘾化为爱好,将需求化为满足,将评判化为观察,将悲伤化为快乐,将思虑化为临在,将反应化为回应,将动荡化为平安时分。
我并没说,你再也不会感到害怕,再也不会担心,再也不会失望、悲伤和困惑。我是说,你将可以改变它们,而且,可以很快地将它们改变。
或者,你能够花时间与它们相处。就像心灵导师玛丽·奥马里所建议的那样,仅仅怀着单纯的好奇心看看它们,并观察此时的感受如何。
于是,只要你不愿意受你的情感以及它产生的扭曲真相的摆布,你就能够这样做。
你完全可以控制,你能够创造任何你所希望的“后果”。当你感觉到情感涌来时,你希望它怎样影响你,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顺便说一句,有一点你能够相信你自己:当你不再想要一种经验时,你知道的。
当你的悲伤已结束,当你的愤怒已平息,你已准备掀开你被泪水沾湿的面纱,你的恐惧想要消散,你的不幸已来到尽头时,你自己会知道的。
同样,当你接受到负面能量的第一波潮流时,你在数秒钟之内就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再这样做。
我们也听说过,有人会为其过去的一件事痛苦上几十年。不过此刻,你至少不能说,你无法控制这些情感以及引发它们的想法,你无法控制体验自己生活的方式,你无法控制自己的现实。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已将自己对愤怒或沮丧的体验缩短到12到15分钟,之后,我就会将之忘得一干二净。
悲伤会需要相对更长一点的时间,有时是30分钟,或者更长。恐惧的时间还要更长,若我不小心的话,我会在其中进进出出好几天。
忧郁?天啊,只要略加鼓励,我就会将其作为一种持续的心态。这种情感简直太好玩了,我都不愿放手。
主要在于:我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抓住了,只要其对我有用就可以。我怎样才知道它们已对我无用呢?借助于我的幸福计量表。
你瞧,我很了解自己。我在愤怒时其实是开心的,我愿意承认这。我在伤心时我能够是高兴的,我也可以承认这。有时候,伤心让我感觉良好。某种特别的愤怒会附带有一种幸福,不过,若它无法再让我感觉良好时,我就会将其关掉。我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你也无须对自己进行伤害。所以,看看此时你生活中正在发生什么,看看你此时有怎样的感受,只要你在某种程度上正从中获得回报,正享受你的体验,那它对你就是有用的。
一旦你认为自己不想再用某种方式感受了……当你听见你告诉你自己:我已受够了,我再也无法忍受了,那么,你就可以用这里所描述的工具来结束它。立时。
这就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现在,我要给你看,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不是在纸上,也不是在演讲会上,而是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缺乏凌云壮志。
他们仅是玩耍,他们三个:
一个黑而毛茸茸,
—个全身斑点眼亮亮,
一个光滑油亮满肚子疑心。
每天天刚亮,好戏就开场,
打闹嬉戏一整天。
假如他坐着,抓耳挠腮,
眺望空旷的山谷,
她就会将,一顶耐用的帽子,
或一根软水管,
或一只塑料球的最后一块碎片带给他,
将它抛在他脚下。
假如有着月色般眼神的那位,
躺在常春藤中,她的双肋被太阳照着,
她的耳朵被树叶盖着,
当她好梦做了一半,
其余两个便会,
掐她的脖子,
扯她的尾巴。
这便是纯真的心灵。
三只狗,在每一刻,
都活出了神秘。
而时光就如同流水一样,
流过我,
试图抓住它们的手指。
——《三只狗知道》 埃姆·克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