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任,要核查”,这是新说法;老说法“信任,但核查”是针对苏联的。但不能说明两对国际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差异。
现在是美国选举季,又逢大疫与黑人民权远动暴棚,找个不花成本的题材发挥,吸引选民。不幸的是,骂中国不要成本,还利于选举。如果美国民众觉醒了,骂中国会失票,也会反过来。
按崔天凯大使介绍,现在是无法沟通。无法沟通,裂痕会加大,分歧难管控。当下交住,基本没意义,得看他们选出的下一任总统。
未来不是很好,但也不必太悲观。2014年整个西方联盟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虽陷低增长困境,但还是扛住了。即使美帝的生意不做,起码: 东盟、中亚、欧洲、非洲、南美的贸易往来还在。
美国老说俄罗斯干涉他们的大选,现在又说中国干涉他们的大选,尽管中俄一再表示对美国大选不感兴趣,不会干涉。而事实上,如何处理与战略竞争性大国的关系,的确事关美国候选人的选票。不是我干涉你,而是你没法忽视我的存在。
从帝国主义心态来讲,不听话或自主内政外交大国的存在,都是帝国治理世界秩序能力下滑或不足的表现。美国迫切的想推倒世界贸易旧秩序,迫切的想建立新秩序,因为一个秩序混乱的世界对美国是有利的。乱成一锅粥,利于美国结盟小弟。退群龟缩,不想花冤枉钱,收保护费,不让搭便车,在我们看来,哪里有个“大国的样子”。
大国参与提供世界秩序公共品,特花钱。一个世卫组织,美国就得年花四亿。花钱而不能主导,那就退群,美国不会讲道德,也不会受道德绑架。
将来,唆使中国周边国家给中国惹麻烦,可能会是美国抑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手段。代理人战争或许是美国代理人与中国之间的战争。管控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分歧,不陷入无谓的国力消耗,或许才是中美搏弈的主要方面。
致于科技竞争,金融搏弈,要靠自身的发展机制去解决,是改革问题。大金融改革,科创板、注册制、对外资证券与创投资本、银行开放,着眼于建立中国企业创投资本退出的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让民营资本托起科技创新,解决过去国企搞高科技创新的若干不适应性问题。
中国这种产业结构,这种经济模式,改革空间巨大,也改得动。因中美之间的冲突与竞争而过份悲观中国经济的未来,不是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应该是: 在国际贸易与治理体系崩溃之后,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秩序会带来制度红利;你埋头干,等別人乱,才有机会。
对外,不主动惹事,陸邻安邻与一锤打死扑上来的恶狗。
大趋势,还是要特能干活、干巧活、靠自己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