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2024-03-29 11:01:34)读《活在课堂里》有感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已有的样子和应有的样子,写出课堂的中国风格和西方风采,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生命的样子,活在课堂里的活泼泼生命的样子。
在书中李教授说“时光是没有记忆的,它始终在流逝”。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都羞于记录,也就少了很多发现生活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平凡而又繁琐,零碎且包含很多情绪垃圾。也因为扎样的原由,我便选择花更多的时间来控制,消化自己的情绪。但李教授的这句话点醒了我,应该记录,把自己的一天记录下来,无关事情大小,记录让自己的每一天都留下写痕迹,可以是流水账,可是是简单的一句话,只要写下来,就证明这一天我们曾携手自己度过。此外,更大的益处是,用过记录和书写,帮助自己理清自己的思路,引发自己对于教学的思考。即“以写清思,以写引思。”
马尔克斯曾经说过,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就让我们一起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吧!
李教授还在书中为大家解答了,写作和职称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写作都带有目的。有着这个目的,我们总是贪心地希望,在书写之后能够获得些什么。不为评职称和评奖而写作,恢复写作对于人生的内在价值,是教师与写作关系的真谛。写课是教师六课技艺之一,也是普遍容易被忽略、时常缺乏的技艺。不少教师能备课、上课、观课,也能说课、评课,但却不能写课,难以把备出来、上出来、看出来、说出来和评出来的写出来,往往说得头头是道,一落笔就不行了,常常陷入“呆滞”的状态。在根子上,还是缺少写课的技艺。
与其他技艺一样,写课技艺也不是看出来、听出来、悟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训练的秘籍无非是:第一步,找范例,把模仿和揣摩高手课例作为开启操练的第一步;第二步,自己写,写出自己的课堂作品;第三步,做对比,和范例进行细致入微的对比;第四步,有重建,基于比较后生发的感悟,再对自己的写作加以修改重建;第五步,持续写,不断开启下一个课堂写作的进程……
在如此循环反复、坚持不懈中,教师就可能从课堂高手变成写作高手,两者融会之后,成为教育的高手。这么好的方法指导何不抓紧试试呢?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教书人,必须要读书,读书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获得成长的必要途径。阅读吧!写作吧!爱自己,爱阅读,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