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回应,就能看见生命之光

(2023-08-05 16:26:04)

 

请你尝试进行一个小练习,方法是,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你的全身,想象一下,有个婴儿在你的身边。他会在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你打算和他一起做点什么?好一切结束了,其实这个孩子就是我们内在的婴儿。

这个小练习是武志红老师发明的,他说在和一位女士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那位女士看到的是一个死婴。为何她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呢?因为在她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时,家里很穷,她的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工作非常辛苦,身边也没人帮忙。她的母亲每天上班前,就把女儿放在床上,为了防止她放下去就圈一圈被褥。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她,即使哭得再用力,妈妈也不在身边,这样的场景,即使是一个局外人,听着也觉得很难过,在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的是无奈,一种无奈的孤独。因为在情感上总是得不到满足,于是她渐渐绝望,不再期待,不再哭闹,变成了一个处处会替他人着想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看上去很乖的孩子。她处处在生活中将他人放在首位,虽然也让她有了较好的人缘。但是在做了妈妈之后发现,自己居然十分害怕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故事,让我不禁想到了班级里的小思同学。小思同学,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他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记得很多次,当我上了走到小思所在的教室后方时,看到的是小思脱在过道的鞋子,还有缩搭在椅子上的右脚,嘴里还嚼着笔盖。他的成绩可想而知。虽然有着聪明机灵的脑袋瓜,但是因为不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也不踏实。二年级的数学,简单可以考九十分以上,难了就只能在七八十分左右徘徊了。而且在面对较低的成绩时,他总是会表现得情绪比较暴躁,踹桌子,骂人这样的行为也是常见。任课老师对于这样的行为,在向家长反应无果后,也只能视而不见。因为孩子的妈妈会回复:老师,这是你的课堂,请你管好他。面对这样的小思,他所收到的批评肯定是比较多的。批评之后,老师当然也会再从其他方面去安慰这个孩子。但是不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总是感觉不够的。

其实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很多的急躁不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表现都是因为他的需求从来没有被满足。他的妈妈看似对他百依百顺,但是这些在暗中又好似被自己的妈妈标上了价格。他的妈妈给了小思自己认为的陪伴,但是从一开始并没有询问过小思想要什么。到最后小思,开始闹脾气了,妈妈也只是以为这是孩子脾气不好。

从小不被看见的孩子,早成年后也会在各种关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遇见小思前,我对他有所耳闻,在遇见小思时,我曾经尝试用规劝,批评来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现在回头来看。我更应该在那不多的时间里,充分地盲目地给他表扬,用善意而非挑剔和纠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孩子。我应该看见孩子的需要,看见孩子本身,除却那些成绩,习惯,优秀。去回应每个缺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被看见的温暖,引导其遇见生命之光。我想这就是教育着存在的意义,而非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平常之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