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觉疲惫时

(2022-10-08 16:36:45)

假期过得飞快,还在产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比工作来得轻松。每天凌晨两点,我刚满三个月大的小儿子便会开始窸窸窣窣地蠕动着他小小的身子,一点一点向我靠近,觅食。喝完奶的他也并没有如理想状态下,进入沉睡。因为那时候开始他便要和自己的肠胃“战斗”,以便在早上六点左右成功拉出一泡屎。六点左右,孩子正式慢慢苏醒了。我的一天进入了另外的一半。午饭前,在抱完哄睡,午饭后还在抱娃哄睡。成年人的累,是累到快截成两半的腰,是笨到见过就忘的脑。怎一累字聊得?但再苦再累熬着熬着就,拨开云雾见青天了,因为我们还有成熟的逻辑脑。

那么青少年的烦恼呢?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忧心忡忡地提到,这一代美国青少年正在经历一次史无前例的精神健康危机。作者援引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最新数据说,从2009年到2021年,自称感到持续性的悲伤与无助的高中生比例从26%上升到44%,其中女生的情况更为严重。

中国的情况,我们来看2021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这个全国性调查项目从2012年启动,选取了北京、辽宁、江苏、湖南、四川五个省()的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样本,调研结果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重性抑郁障碍占2.0%。注意,这些只是在校生的数据,在那些辍学、失学的青少年中,精神不健康的比例只会更高。

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等,再加上长达三年的疫情,无疑,这些都是烦恼,疲惫的来源。

我们在处理自己的情绪之余,还要解决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事务。青少年的生活相对成年人来说较为简单,但是也有对生活失去控制的时候,也有没有目标感的时候。

澳大利亚华裔作家陈志勇写过一只大水牛的故事。大水牛住在空荡荡的郊外,当有人来问他建议时,他就指着一个方向,但从来不说他指的是什么。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但每次顺着他指的方向走,人们总能找到让他们惊喜、释然和快乐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青少年有太多的导师了。其实有时候我们教师要反思,是不是说的道理太多了。每天我们反复重复着各种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这些无可厚非,是一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在教育之外,我们是不是还要再多关注一些孩子心灵的健康,生活不会改变,但面对生活的情绪和士气可以被调节。我们更应该以自己为校本来引导孩子。

保持好奇,保持不安,不被疲惫吞没,然后,继续往前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家有宝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