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井陉县北陉村刘氏家族保留着一部《刘氏家谱》,记录着600多年来这个家族23代人的族谱。研究这部家谱,北陉村刘氏家族的来龙去脉、生息繁衍跃然纸上,足以震撼每个族人的心灵,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家族的发展好像一条长河,由源头向前流动,许多溪水中途汇入,才能使河流汹涌澎湃。这汇入的溪水就是我们的母族,主流的父系血脉结合不同的母系血脉,产生了家族的分支。
分析家族分支,才能更好地了解一个家族的生存、发展、演变、兴衰的历史。
一
分析家族分支,首先应该确定家族的来源。北陉村《刘氏家谱》序言中说明这个家族由洪洞迁徙而来,什么时间迁移、原籍是什么地方却没有记载。
现在刘氏家族中口口相传,他们的祖先是元末明初由洪洞迁到北陉村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
查阅资料可知,山西洪洞移民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因此,确切地说,北陉村刘氏家族的迁徙应该在明朝初期。
明初洪武、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向外移民共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而从洪洞向正定移民只有一次。《明太祖实录》一九三卷记载:“(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徙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明朝时期井陉县属正定府管辖,记载中的“真定”即“正定”,清朝雍正元年,避世宗讳,改正定府为真定府。
明洪武二十一年是公元1388年,距今已经626年,这和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传23代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吻合。
在山西洪洞城北一公里的贾村西侧广济寺旁有一棵大槐树,明朝政府曾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散地。移民无论祖籍在山西什么地方,他们离开家乡的最后一站是洪洞,因此,他们都说自己是从洪洞出来的。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也如此。
明洪武二十一年八月移民的迁出地为山西泽、潞二州。明初山西泽州大体相当今天的山西省晋城市,辖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山西潞州相当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的中部和南部,辖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八县。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北陉村刘氏家族,是公元1388年农历八月(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八月),从山西洪洞县移民井陉县北陉村,他们的祖籍在山西泽州、潞州所辖的十二个县之中。
二
确定了移民时间和祖籍,就应该了解北陉村刘氏家族第一代先祖。《刘氏家谱》是这样记载的:
大始祖,清,无嗣;
二始祖,忘其名,上陕西延安府草桥店居住,后改为高碑店;
三始祖,兴,生子仲良;
四始祖,忘其名,因送孔知县家眷坠江,无嗣。
大始祖清,无后代。过去无后代就称为无嗣,只有女儿无男丁也称为无嗣。我到北陉村时,同族人告诉我,大始祖刘清的坟也在北陉村,高大的一座孤坟,“文革”中已经平了。从同族人的描述看,大始祖刘清是一位孤鳏老人。
二始祖,不知其名。关于二始祖是否移民北陉村后又迁出,无从考证。我曾到百度延安吧求助,询问现在延安市范围内有无草桥店和高碑店,终无结果。用百度电子地图反复查找,在延安市范围没也查到草桥店和高碑店;扩大查找范围,找到两个高碑店,一个是河北保定的高碑店市,另一是北京通州区附近的高碑店村。
三始祖兴,是现在北陉村刘氏家族的始祖,其独生子仲良,是北陉村刘氏家族的二世祖。
四始祖,不知其名。从《刘氏家谱》记载看,四始祖可能是县衙中的一名小吏,送知县家属回南方途中,不慎坠入江中。因他没有后裔,分析其离世时的年龄不会很大。
三
家族繁衍,人丁兴旺,就有了家族的分支。
始祖兴,生子仲良。
二世祖仲良,生二子:长子海、次子泉。两人成家立业后,家族始分为东、西二股,这是北陉村刘氏家族第一次分支。为什么称“东股”、“西股”,大概与居住方位有关。现在北陉村的刘氏族人多居住四合院,一般有正房(北房)、东房、西房,还有的有南房,按中国的传统习惯,老人住正房,长子住东房,次子住西房,孩子多的就应该在老宅外另建新房了。
三世祖海,生五子:长子增、次子成、三子云、四子明、五子智川;三世祖泉,生二子:长子景富、次子庆。这时的刘氏家族已经是一个大家庭了,如果四世同堂,有十一人了。在家族发展中,一些分支的后代没有延续到今天,依据《刘氏家谱》记载,始祖兴七个曾孙中只有东股的增、明,西股的景富、庆至今仍有后代。
四世祖增,生三子:长子贵、次子富、三子忠;四世祖明,生子勇;四世祖景富,生三子:长子聪、次子怀、三子锐;四世祖庆,生四子:长子钦、次子印、三子皓、四子宏。依据《刘氏家谱》记载,始祖兴共有十五个玄孙,只有东股的贵、富、忠、勇,西股的聪、怀、锐、印、皓九人至今仍有后代。
现在,北陉村刘氏家族应该是贵、富、忠、勇、聪、怀、锐、印、皓九公之后。
贵公之后:现有二支,一支在北陉村本村,一支迁到孙家庄。
富公之后:是东股中人口较多的,北陉村有多个分支,还有一支迁到北防口。
忠公之后:忠,生活在明朝,是家谱中记载的的第一个秀才,其后人迁到平山郜家庄及孟家庄。
勇公之后:除居住北陉村外,另有二支外迁,一支迁到山西寿阳,一支迁到灵寿牛家庄。
聪公之后:后人居住北陉村。
怀公之后:后人居住北陉村。
锐公之后:后人部分居住北陉村,部分迁到冶里村、山西尾坡村。
印公之后:是北陉村刘氏家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其后人除居住北陉村外,还有一支迁徙阜平王快、石坊等地,清康熙年间曾出过四品辰州知府,还出过六品州同知。
皓公之后:除居住北陉村外,另有一支迁到阜平小石坊村。
通过分析,北陉村刘氏家族的分支基本一目了然,最简单的可以分为东、西二股,如果再细分一下,可以一分为九,称作“九公之后”。简析北陉村刘氏家族的分支
北陉村刘氏家族的分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