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设想,中国古代另一学派,应是战国时期墨翟创建的墨家。墨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根本,认为只有天下的人都兼爱,才能使国家安定;只有以“兼爱非攻”治政,才能使社会安定。《墨子白话今译》
相比而言,墨家在历史上的影响较小,因此舍弃墨家改写兵家。
兵家
兵家,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道家、儒家、法家主要研究政治思想领域方面的理论,而兵家主要研究军事理论。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凡论述军事的兵家著作,称为兵书。
兵家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即我们平常熟知的战略战术,其含义最广,从多方面阐述战胜之法。不局限于用到兵器的真实的战场,甚至包括军事情报战,间谍的培养和运用,争取战略空间合纵连横,纵横外交学说,甚至对敌国攻心筹谋的运用,以及经济学说的在经济战上运用。兵家权谋不仅重视用兵的学说,对其它各家学说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视的。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主要指战术方面的运用。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行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指的是左右战场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环境因素,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天时”
、“地利”。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指的是士兵单兵训练、武器装备等的创新发明和使用方法等。甚至包括,征兵对士兵的选拔,部队的日常管理方法,军纪,带兵心理学,甚至与战马的饲养,军事医疗,军粮开发后勤保障等一切军事基础学说。
兵家的创始人孙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70年),孙氏,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一说山东惠民县)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分为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古今中外,无数的军事家把《孙子兵法》奉为致胜的法宝,美国西点军校指定必读教科书。令人惊叹的是,众多的政治家、商人、文人学者以至体育专家也纷纷把它作为智慧的宝库,从中寻求启迪。《孙子兵法》一书之所以能得到各行各业的垂青,就在于它理论精深,思维精密,法则精妙,通篇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在方法论上具有无可争议的普遍而长远的指导意义。此书系统阐发人类社会最激烈的斗争——军事斗争的规律及其运用,其思想对从政、经商、公关、乃至人际交往等行为都具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孙子晋见吴王,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80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将军。从此,孙子辅佐吴王,安邦治国,发展军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而吴国的声威则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
孙子画像
孙子兵法竹简
《孙子兵法》
孙膑是孙武后代,兵家重要代表人物。孙膑(?-公元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鄄城(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人。孙膑的同学庞涓嫉妒他的才能,陷害他,给他用了膑刑。膑刑(剔去膝盖骨)是一种酷刑,因为孙伯灵受过这种酷刑,所以大家叫他孙膑。
孙膑在继承孙子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提出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扩展了“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同时强调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田忌赛马是一则精彩的故事,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智慧。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请他当作军师。
孙膑著述有《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但已部分失传。
孙膑画像
孙膑兵法竹简
《孙膑兵法》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批竹简的发现,证明现有《孙子兵法》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并不是一个人专著,使《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否实有其人等国内外长期存在的疑案得到解决。特别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名家的理论,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用道家的思想认知世界,用儒家的思想修身养性,用法家的思想规范行为,用兵家的思想开发智慧。道家之“道”,儒家之“仁”,法家之“治”,兵家之“谋”,这是中国先人留下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取之不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