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一部中国古典哲学著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曾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连山易》最早,《周易》最晚。《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现在的《易经》专指《周易》,很明显《周易》是相对夏易、商易而言,夏易本名《连山》,商易本名《归藏》,《周易》本名是什么呢?《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韩宣子到鲁国所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根据现行《周易》观象系辞作《易》的宗旨,《周易》的原始名称就是《易象》。当《连山》、《归藏》失传后,《周易》便替代了《易象》。
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许慎的解释有几层含意:1.易为蜥蜴,能够变色,为蜥蜴的引申义;2.日月为易,象征阴阳;3.易从勿,象形,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像一树旗,本义: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易经》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在当今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今天我们看到的《易经》即《周易》,相传是周文王姬昌著。周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汤阴县北2公里处)。在被囚七年中,周文王潜心研究,确立事物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以一长横表示阳,以两短横表示阴,称作阴阳爻,将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再将八卦两两重叠,得到六十四卦,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但是,传说八卦是远古伏羲氏所画,比周文王姬昌要早得多。因此,另一说《易经》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产生了易经八卦图。
《易经》有四圣之说:伏羲画八卦,文王重为六十四卦,周公作卦、爻辞,孔子写《易传》。这说明《易经》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它的思想起始于伏羲氏,经历夏朝《连山易》、商朝《归藏易》,到周朝周文王作《周易》,并流传至今。
《易经》内容广泛,寓意深刻,正因如此,有人把《易经》称为一部古典天书。
易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