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2023-01-28 08:39:38)
分类: 文化视角
       儒家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学派,甚至影响整个东方文明,东亚的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等国,都把儒学作为基本价值观,用以调整本国的伦理和礼仪。
       儒家学说产生于春秋晚期,其中心体系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仁,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义,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礼,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等;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信,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即为道德。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直观展现。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政治方面,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经济方面,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
       伦理方面,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是“仁”。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为臣者对君主要忠诚。
       儒家思想的发展,融进了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些新的思想观点,有利于统治阶级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2000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学派。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编写的《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中,孔子位于穆罕默德、牛顿、耶稣、释迦牟尼后排第5名,可见,孔子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影响的。《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排名》
       孔子曾修《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序《周易》,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孔子画像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孔子墓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论语》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下。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上下两卷。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孟子画像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孟子墓

中国古代名家(二):儒家
《孟子》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称作四书,《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称作五经(还有一经《乐经》已失传)。 
       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也有较大的区别。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与孟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