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节当天清晨,阜平族人一行十三人,在井陉同族的带领下,南下井陉县北陉村寻根祭祖。
到达北陉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北陉刘氏始祖刘兴。
从北陉村到石鼓寺是一条水泥大道,沿这条大道向西北大约一公里路北就是始祖刘兴的坟茔。这块地域南边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向北面向一条小河,中间是一片平地,始祖刘兴的坟就在这片平地上。听北陉村同族人说:始祖刘兴的坟与众不同,坐北朝南,面向大山,头枕河脚登山,据说汉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刘欣的坟就是这样。始祖刘兴卒于明朝早期,当时说这座山上风水好,就葬于山下。大约到了清朝,在大山和平地之间修了一条驿道,族人认为这条驿道阻断了好风水,因此在山脚和平地间修了两座小桥,把风水引过来,取名风水桥。风水桥是拱门式建筑,不到一米宽,其实并不能走人,只是为了连通风水之脉。始祖刘兴的坟“文革”中已经平了,现在是一片耕地,在原来坟址上,两地族人共同祭奠先祖,点香烧纸,炮声震天!
祭拜始祖后,我们到石鼓寺一游。石鼓寺景区距北陉村西三公里,分上下两寺:上寺石鼓寺,因寺内有洞,洞中有石鼓而得名。传说是女娲补天之石雕成。贞观五年石鼓曾不击自鸣,惊动天子御驾亲临。下寺为庆贺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烧毁。景区内有一些石碑,其中有北陉村刘氏十代传人刘应中撰写的一块功德碑。
从石鼓寺下来,由北陉刘氏族人刘现考设宴招待我们。刘现考是家族中最有名的企业家,改革开放初期,他贷款买了一辆汽车跑运输,多年打拼,创建了中国吉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财产过亿。
饭后,我们回到北陉村,参观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按《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始祖刘兴,是明朝初期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徙到北陉村的,生子刘仲良,后又生二孙刘海、刘泉,家族始分东、西二股。大约三百年后,西股第十代传人刘应中出任湖广辰州知府,他的后人称为西股后宅,是北陉村刘氏家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刘应中是我的九辈祖先,是我的鼻祖,他是北陉村刘氏家族中传说最多的。他在阜平买了一片山地,后来他的两个孙子迁到阜平王快、石坊定居,我们就是石坊一支的后人。
我们在北陉村参观了先祖刘应中的出生地,参观了他所居住的后宅,现已在原址重新翻盖。随后,我们到先祖刘应中的埋葬地祭拜了他。他的坟原来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有一条大路,路边原有一块龟驮指路石碑,告诉行人这时埋葬着一位大清四品知府,现在石碑已不知去向。他的坟“文革”中也平了,修成梯田。
此后,我们又参观了北陉村刘氏家庙原址,家庙已不存在,现在已经住了人,但家庙门前的一对石礅仍摆在房前。
北陉村中曾经有一座三皇阁,现已坍塌,但三皇阁石碑还在。三皇阁石碑建筑精美,碑顶九脊十兽,碑体方正光亮,曾被称作透玲碑,是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北陉村修建三皇阁时所立,距今已经342年。碑上记载着修建三皇阁时村里捐款人姓名和数额,还有一面是时任江南凤阳知府的刘应中写得一篇碑记。
到北陉根寻根祭祖,发生了两件事:1.上午我们祭拜始祖刘兴后,到石鼓寺,回来吃饭时,平地突然刮起一个旋风,旋转着进了我们吃饭的小院,并很快消失,同族人说:这是老祖宗来看我们来了。2.下午我们祭拜先祖刘应中,随后下山,走了不远,发现刚才祭拜处着了火,年轻人立即返回救火。这时,我突然想起刚才没有给老祖宗鞠躬,大家站在小路上,给老祖宗鞠了三个躬,火很快灭了。回到村里,到一家看过去家族留下的一些遗物,出门下台阶,我一脚踏空,拌了一下,四肢着地摔在地上,这是我几年来摔得最狼狈的一次,几乎是爬在地上。族人说:这次寻根你是牵头人,忘了给老祖宗施礼,他对你有点意见,罚你给他行个大礼。
是的,祖德不能忘,我们只能努力做得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