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赵、魏、韩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诸侯源自分封制,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根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有130多个诸侯国,其中周成王时新建71国,《荀子·儒效篇》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战国是一个战火连天、土地兼并的时代,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楚、齐、燕、赵、魏、韩,称作战国七雄。最终秦灭六国,统一中原,战国时代结束。
1.秦国(公元前770年—前206年),始祖伯益曾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了嬴姓。伯益后裔非子曾为周孝王养马,凭着他的本事,马繁殖得很快。周孝王于是把秦谷(甘肃天水)一带分封给他,这就是秦的起源。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至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关中的领地。公元前359年,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政策,建立了郡县制,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疆域大致为:东起辽东,西至甘肃、四川,北抵阴山,南达越南北部,西南到云南、广西大约320万平方公里,建都咸阳。秦始皇暴力执政,焚书坑儒,积累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06年,秦帝国二世而亡。
2.韩国(公元前403年前230年),
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韩氏,始封君是周武王之子
、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疆域在今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东北一带。公元前757年,被晋国所灭。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韩虔封为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3.赵国(前403年前229年),祖先造父,为周穆王养马,后赐父以赵城(今山西赵城),由此为赵氏。至造父以下十三世赵衰随献公之子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即位为晋文公。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赵籍封为诸侯,赵国建立,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郑州),又迁至邯郸(今河北邯郸),疆土主要有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赵国施行胡服骑射,国力增强,东北攻灭了中山国,西北打败了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今内蒙托克托)、雁门(今山西代县)、代(今河北蔚县)三郡,并从今天的河北张家口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修筑赵长城。公元前229年,秦攻赵国,秦将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赵亡。
4.燕国(公元前11世纪前226年),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燕氏,开国君主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全盛时期的疆域范围大致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辽宁、山西、内蒙、朝鲜的一部分。公元前7世纪灭掉蓟国,建都蓟(今北京房山)。燕国自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战国初年,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唯独燕国在变法改革方面默无声息,缓慢发展。公元前227年,秦国威胁到燕国安全,太子丹交结了一位剌客荆轲,派他刺杀秦王,图穷匕见,行刺失败。这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燕国灭亡。
5.魏国(前403年前225年),西周时期由华夏族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北,国君为姬姓魏氏,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公元前661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斯封为诸侯,魏国建立,前期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亦称梁国。魏国疆域散漫,陕西省境内沿黄河的韩城南部一带,山西西南部,并伸入东南部,河南省北部,河北大名、广平,并有山东冠县等地。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秦王政即位后,对魏国的压力不断加大。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贲率领10万大军攻打魏国,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6.楚国(公元前1042年前223年),商朝末年,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文王姬昌起兵灭商,成为功臣。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最初居住地在河南新郑的祝融之墟,即有熊之墟,
楚人是南迁的一支。全盛时管辖地大致为湖北、湖南全部,重庆、贵州、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的部分地方,都城郢(今湖北荆州),是战国七雄中地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楚人在丹淅流域频繁活动,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和遗物。楚国灭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国,公元前306年,又灭越国,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4年,秦国名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南下攻楚,楚国溃败。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所灭。
7.齐国(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吕尚(姜子牙)于齐,姜姓吕氏,又称姜齐或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并于公元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于公元前352年称王,史称田氏代齐。齐国疆域大致为今山东偏北的大部及河北西南部,东靠大海,国都为临淄(今山东临淄)。齐国通过不断兼并周边小国,国力强盛。但齐国国君缺乏战略眼光,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富国不强兵,骄傲自大,自毁前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原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纵观战国历史,七国争雄,战争不断。土地的兼并打破了原有的井田制,经济基础的改变撼动了上层建筑,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地主阶级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华夏的历史舞台!
战国七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