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探索者
探索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505
  • 关注人气: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戏说春秋战国(二):春秋五霸

(2023-01-26 17:14:29)
分类: 文化视角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东周建立。东周前期是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孔子称其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五个诸侯国的国君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至少出现过八种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齐桓、晋文、晋襄、晋景、晋悼(《鲒崎亭集外编》);
       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论语别裁》)。
      《史记》所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是春秋五霸,是目前最主流的说法,称霸的主要标志是会盟诸侯。
       1.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 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为了扩大影响,他兴兵伐鲁,大获全胜,灭掉了附庸于鲁的遂国。后又归还战争中夺取的土地,各国诸侯认为他是一个可信的贤德之君,愿意和他同盟。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受到周天子赏赐,成为中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晚年昏庸,逐渐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643年去世,称霸38年。
       2.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楚国发兵进攻晋军,晋军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第二个霸主。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但晋国前后称霸达百年之久。
       3.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穆公即位后,胸怀大志,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想取代晋成为霸主。公元前624年,秦国打败了称霸中原的晋国。秦国附近的少数民族西戎的各个部落,争先恐后地向秦国进贡,先后有二十来个小的国家和部族归顺了秦国,共同尊奉秦国为西戎霸主。秦国又趁机扩大战果,把疆域向东扩展了一千多里地,加速了民族融合,发展了秦国经济。秦穆公开创的霸业,为战国末年秦统一整个中国打下了基础。
       4.宋襄公(?-前637年),子姓,名兹甫。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趁机联合曹、卫、邾等国出兵讨伐齐国,并扶持逃到宋国避难的公子昭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孝公)。宋襄公此举受到了各诸侯国的称赞,宋国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发起鹿上(今安徽阜阳)之盟。之后,宋襄公又约楚、陈、蔡、郑、许、曹等国之君会盟于盂(今河南睢县)。赴约时,宋襄公不听劝告,执意不带兵马,而楚国却设伏兵于盂,抓获宋襄公。随后楚国起兵伐宋,但遭到宋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楚军久围宋都数月不能攻克,后经鲁僖公的调解,宋襄公才被楚国释放。宋国本是一弱国,国小力单,原本无力称霸,但宋襄公却自不量力,一意孤行,妄图与楚争霸。宋国在与楚国的较量中,始终处于下风,一败再败。宋襄公的争霸,实际上是在为楚国确立其霸主地位搭桥铺路。
       5.楚庄王(?—前591年),芈姓、熊氏,名侣。楚庄王统治朝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下属问其:“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半年后,楚庄王就亲自主持朝政,废除十项旧政令,启用九项新政令,诛杀奸臣,提拔隐士,大力整治国家,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对外。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在郑地邲(今河南荥阳)大败晋军,声威大震,国势日强,而晋国在中小国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们的能力。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纵观春秋历史,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首先称霸,至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称霸38年。公元前633年晋文公第二个称霸,晋文公去世,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先后称霸100多年,晋国是称霸时间最长的。公元前624年秦国打败晋国,秦穆公成为西戎霸主,其实秦国只是在西部称霸,但却奠定了统一大帝国的基础。在晋国称霸期间,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发起鹿上之盟,企图称霸,与楚国开战,但因其国小力薄,一败涂地,却促成了楚国称霸。公元前597年楚军在邲大败晋军,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霸主,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楚国霸业名存实亡,晋国重新成为霸主。整个春秋时期,吴国、越国、郑国也曾称霸,或是局部称霸,或是时间较短,由此才有春秋五霸的多种说法。

戏说春秋战国(二):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