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三):陉山石鼓寺

(2023-01-25 17:29:11)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北陉村西北6里就是石鼓寺,传说系女娲补天所遗之石雕成,西周穆王姬满于十七年(约公元前945年)由造父驾八骏巡游天下,于陉山狩猎并在石鼓寺留下了“列台”摩崖石刻胜迹。造父,东夷族,本羸姓,周穆王首席御手,据说是秦始皇的祖先。据碑碣记载:石鼓常不击自鸣,惊天动地,引周穆王,唐、宋天子亲临此地。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一个神化故事,最少有五千多年历史,那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 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不可能建成如此一座古刹。这个传说,只说明石鼓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河北省井陉县建设志》记载:石鼓寺始建于北宋初年,因寺内有洞,洞中有石鼓,故名石鼓寺。这一记载和传说有较大差别,我猜想,北宋初年建的可能是石鼓洞上的三教殿,因此,石鼓洞的历史要远远早于三教殿。
       石鼓寺坐落在陉山的崇山峻岭中,这里林木繁茂,四季风景如画,分为上寺和下寺两部分,上寺为石鼓寺,下寺为庆贺寺。  
       我们从北陉村出发,沿西北沟一条乡间小路,一路上坡,穿入陉山。沿山路攀登,在山腰一处平地,隐约可见建筑基础的轮廓,这就是庆贺寺的佛殿遗址。不远处有一些花岗岩石条、石块,仔细辩认,上面刻着《金装经》等经文,是一个佛经塔的部分构件。另一边分散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北陉村刘氏第10代传人、曾任湖广辰州府知府的刘应中撰文并亲书。
       考查这块石碑,正面标题是:石鼓庆贺寺重修佛殿碑叙;大致内容是:清朝顺治七年秋菊月(1650年农历九月),刘应中偕诸弟游山寺,对陉山美景地描述和对重修佛殿功德无量地感慨;落款为:恩赐拔贡三明居士邑人刘应中熏沐撰并书。这是刘应中被选为拔贡后所写的,是目前发现他最早的文章,对北陉村刘氏家族的探讨研究有一定价值。这块石碑的立碑人是庆贺寺住持广东门徒行旺,雕刻石工名叫尹车。石碑的背面是捐资人名单、款
额。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三):陉山石鼓寺
损坏的庆贺寺佛塔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三):陉山石鼓寺
刘应中撰写碑文的功德碑 
 
       从庆贺寺继续前行,转过一个弯就到了石鼓寺。路边有四块功德碑,其中一块只剩底座,现存三块石碑中间一块的碑文是由北陉村第8代传人、刘应中的二爷爷刘起风撰写,应该是明朝晚期立。家谱记载:刘起风,字鸣梧,其后代有一支迁徙河南。再向前行,依山一个石洞,门洞上镌刻“石鼓洞”三字,洞内面积不足5平方米,有一面石鼓,这就是石鼓寺。石鼓洞上是后人修葺的三教殿,里面供奉的太上老君、释伽牟尼和孔子,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圣地。与石鼓洞相对的是观音庙,庙前挂满了祈福的红绫,这是老百姓在祈求平安。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三):陉山石鼓寺
刘起风撰写碑文的功德碑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上(三):陉山石鼓寺
石鼓洞与三教殿
 
       陉山石鼓寺,千年古刹。古人曾有“百里山峦百里景,移步拾阶满山诗”的胜赞。
       离开石鼓寺回北陉村,汽车行驶在故乡的土地上。看过老祖先撰写的石碑,我想起《北陉村刘氏家谱》中的一句话:陉山之阳,我为旺族!    

(写于井陉县北陉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