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2023-01-25 16:34:26)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向阳庄(原名沟漕村)刘家是石坊村刘氏的二门。《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石坊村刘氏始祖刘泽治(又名刘治)的次子刘元儒,字文魁,号巨泉,廪贡生;国子监肄业期满,候选训导,例授修职佐郎,从八品。生四子:长子显廷,字聘三,邑庠生,其后代称为北院,又分大北院、小北院;次子显相,字弼君,邑庠生,过继王快堂叔刘元蛟;三子显经,字泽民,国子监太学生,其后代为东院,其中一支因住宅边种桑养蚕,称为桑园,我家就属于这支;四子显纶,邑庠生,这支几代单传,人口较少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向阳庄原名沟漕村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向阳庄刘氏先祖刘元儒画像

       向阳庄的祖坟在村西路北,北面靠山,南面临河,在一个大土岗下的一块坡地上埋葬着刘家先人。第一代祖先刘元儒的坟前原来立着一块汉白玉石碑,“文革”中破四旧移出坟地,正面磨平后刻上毛主席语录,立在村中老槐树边,后又铺到村中井口上,“文革”后,刘家后人刘宝财用一块石板把老祖宗的石碑挽回。现在石碑正面的语录已不存在,背面的碑文中间几乎磨平,四周还有一些字可以辨认。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刘元儒之墓

       石碑高约 1.5米,宽约0.6米,底座已遗失。背面的墓志铭由右向左竖书,共15例,514个字,其中可辩认或可确定的文字357个。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向阳庄刘元儒的石碑

       2010年冬我回向阳庄,曾对这块石碑进行过考证,并写了博文《向阳庄刘氏石碑探秘》(参见我的博客),这次又有些新的发现:
      《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先祖刘元儒的四个儿子名为显廷、显相、显经、显纶。石碑记载刘元儒的四子名为显逵,而家谱记载刘显逵是石坊村刘元纯的三子。一字之差,蕴涵着刘氏家族的历史变迁,给刘氏后人留下多少不解之谜?
      经纶是一个词,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古时多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作为廪贡生的刘元儒,为四子起名廷、相、经、纶,意喻朝廷宰相共理国事,实属情理之中,可以排除家谱笔误。
      是否刘显纶后改为刘显逵呢?向阳庄距石坊村约15里,刘显纶和刘显逵又是亲叔伯兄弟,两人都是邑庠生(俗称秀才),书香门第之家,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似乎也不可能。
       只剩一种可能:石坊村刘显逵过继向阳庄刘元儒为子。
       向阳庄祖坟中刘元儒坟下只有三个坟头,村中也只有三支后代,由此推测:刘显纶可能先于其父刘元儒离世,无嗣。
       现在还能从向阳庄和石坊村刘家搜集到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印证这种推测:
       1.向阳庄四门(显逵)后人说他们和石坊村刘家比大门(显廷)、三门(显经)两支更近;2.向阳庄四门后人称:老人们说,他们一支顶着两门(显纶、显逵);
      2..过去,石坊村刘家死人后曾葬在向阳庄刘家祖坟;
      3.发生在石坊村半朝鸾驾娶亲的事,留下的一道圣旨就在向阳庄四门后人手中。
      但是,以上终归是推测,家族历史真象还需进一步考证。
      向阳庄刘氏石碑撰刻于清朝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至今整整200年。石碑除记载本人经历外,还记载了刘氏祖籍、迁徙时间、先祖简历、儿女状况以及兄弟、侄子、侄孙等基本情况。是阜平县石坊村刘氏家族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石碑,对刘氏家族来说是十分珍贵的。

我从故乡走过(四):再探向阳庄石碑
一百多年前,向阳庄刘家北院我一个当家大伯,在村中种下一棵拇指粗细的槐树苗,100多年
后,大伯早已逝去,而老槐树枝繁叶茂,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它见证了向阳庄的百年沧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