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故乡走过(三):走访南安村

(2023-01-25 16:26:39)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4月2日一早,我们到向阳庄村西井沟刘家老坟祭奠父母、祖父母,给父母、祖父母还有大伯、二伯、四叔上香、烧纸、敬酒……
       随后,在叔伯大哥刘国银的带领下到南安村走访。南安村在向阳庄西南8里,2010年清明,叔伯大哥曾领我去过南安村,当时找的是本家老哥刘致明,那年他已86岁高龄,因腿痛架着一支拐杖。他给我们简略介绍了南安村刘家的情况,许多情节他也说不清楚。二年后再次到南安村,不知致明老哥是否安康?
 
我从故乡走过(三):走访南安村
南安村

       车停在南安村大路边一个小卖部前,巧了,小卖部是我们一位本家哥哥刘致军所开。经打听,致明老哥仍然健在。致军大哥让我们稍候,他去找致明老哥。不一会儿,致军大哥回来说:“致明老哥上坟去了,我领你们到南沟刘家祖坟。”
       从村中一条山路向南,沿着羊肠小道走了1里多地,快到坟地时,远远看到致明老哥弯着腰,拄着双拐,他的老伴抗着铁锨,从山上坟地慢慢下来。我们喊往他,说明来意,致明老哥坚持和我们一块返回。
       南安刘家祖坟坐落在南沟的山坡上,头枕山,脚蹬河,风水不错。最高处的一座坟就是南安村刘氏第一代老祖宗刘元典之墓。向下是刘元典子辈的一个坟头,再向下并排两个坟茔是刘元典的孙辈,紧接着是刘元典4、5、6、7代子孙的坟。这是阜平县石坊刘氏四大门保留最好的家族坟地。

我从故乡走过(三):走访南安村
刘元典之墓

       致明老哥说:他今年88岁,从他父母去世后,每年清明都要到南沟祖坟上坟、添土,已经三十多年了。听了致明老哥的话,看着致明老哥拄着双拐、弯腰行走,我对他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尊祖敬宗,是我们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致明老哥用三十多年的亲历诠释了这一美德。
       口传阜平县石坊村刘氏大门定居南安村,南安村南沟刘家老坟刘元典坟茔下只有一个坟头,从其后代年龄推断,这个坟地埋葬着的是刘元典长子的后代。南安村刘明瑞,小名二红子,今年67岁,其大哥大红子已经年过七旬了,论辈分叫我爷爷,阜平话叫“老辈子”,他们应该是刘元典长子长孙之后。

我从故乡走过(三):走访南安村
南安村刘明瑞小名二红子

       《北陉村刘氏家谱》记载:石坊村刘氏始祖刘泽治(又名刘治)的长子刘元典,字政籍,国子监太学生。生三子,长子显文,邑廪生;次子显宗,字辉林,生子继昌;三子显德,字寻良。

我从故乡走过(三):走访南安村
南安村刘氏先祖刘元典

       南安村刘氏第一代先祖刘元典是国子监太学生,即国家最高学府培养的秀才,在兄弟四人中文凭最高;其长子刘显文也是邑廪生。因南安村交通不便,文化相对落后,读书人渐少,村里老刘家识字的人不多了。
       民国期间过年,为了增加喜庆气氛,都要写对联贴在门上。没文化的刘家人不会写,只好用一只小碗蘸上墨,在红纸上扣几个圈,再在每个圈中画个十字,这就是一幅对联。
       快过年了,南安村两个刘姓百姓到城南庄赶集,喝了些酒,回村时路过沟漕村(现名向阳庄),看到刘姓本家都贴着红对联,喜气洋洋,很是生气,站在村中骂了起来:“都是一家子,你们有文化的人家过年贴对子,我们没文化的人家过年就画圈圈吧!”骂声不绝于耳……
       沟漕村老刘家一个教书老先生听到,坐不往了,他叫来几个有文化的人,连夜随二人到南安村,帮助本族刘家人写对联,据说一连写了三天,必竟血浓于水。
       听到这个传说,开始觉得很有趣,仔细品味,总感到有一丝难言的苦涩——这就是我们先人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