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2023-01-25 12:37:02)
分类: 家族的传说与故事
       传说:刘应中任辰州知府期间,在阜平县购置了一片山地,东至王快村,西到庙沟村,长约60里。向阳庄刘家人现在仍流传:清朝时上至龙王庙,下到十八堂(即苍山石佛堂)都是刘家的山地。这还只是石坊村刘家的范围。井陉有陉山石鼓寺,阜平有苍山石佛堂,都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圣地,两处山上都种着蔡树,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井陉县陉山石鼓寺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阜平县苍山石佛堂

       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年),刘应中孙辈中有兄弟二人迁居阜平,大哥刘泽澜迁居王快村,五弟刘泽治(又名刘治)迁居石坊村,向阳庄一块石碑记载:“公自六岁从父徙居阜邑,是乾隆十七年迁入法花社九甲民籍,遂家于城东二十里石坊口居焉……”。口传:清朝乾隆年间,刘泽治担着两个儿子从井陉县北陉村来到阜平县石坊村,当时石坊村有座宅院,经常半夜闹鬼,响声不断,无人敢住,成了无主闲宅。刘泽治到石坊村,无栖身之地,只得投身这座老宅。半夜,他们听到有人说话:“我们在这看房多年了,主人今天来了,我们也该走了。”从此风平浪静,刘泽治便落户石坊村,并在石坊村又生二子。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刘泽治模拟画像

       后来为方便生活,就近耕种,长子刘元典迁到南安村,次子刘元儒落户沟漕村(向阳庄),三子刘元纯留在石坊村,四子刘元吉去了庙沟村。
       沟漕村刘元儒生有四子,本村三子:长子住北院,后又分为大北院和小北院;次子住东院,其中一支因住宅边种桑养蚕,称为桑园;三子住西院,这支几代单传,人口较少。次子过继王快村堂叔元蛟。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向阳庄刘家大北院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向阳庄刘家小北院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向阳庄刘家东院的桑园

向阳庄老刘家的传说(五):迁居阜平的刘家
向阳庄刘家西院

       清朝时,阜平县石坊村刘泽治一支是书香门第之家,刘泽治是国子监太学生,其有四子十三孙,家谱有记载的三代十八人中有国子监太学生3人,廪贡生3人,邑庠生4人,武庠生1人,文童生1人。
       最后解释一下:国子监太学生、廪贡生、邑庠生俗称秀才。通俗的讲:国子监太学生是国家学府培养出的秀才,文凭较硬;廪贡生是朝廷发给生活费的秀才,地位较高;邑庠生是地方学府培养出的秀才。武庠生就是武秀才,练功习武。文童生是未考取秀才资格的读书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