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换一种方式(8)

(2022-05-01 20:44:52)
标签:

美术

分类: 学习心得
    我就知道,只要一开始讲新课,我读教材的速度就会立刻降下来。
    本想寒假把九下的课件尽量多做几课,可事实上直到开学,我只做完了三课。所以今年九下的新课,好多我都用的是四年前even和狒狒帮我做的那一版。去年九月份开始终于不当班主任了,加上初三讲授的是我心心念念的世界史,所以上学期我尝试着除了做新版课件之外,尽量扩大阅读量,丰富我的课堂内容。这学期我更觉得,既然没有时间更新课件,那同样的课件,怎样讲才能更精彩,其实也考验我的本事嘛。对于“课件只是辅助,嘴才是最重要的”这道理,这个学年我算是深刻体会了。不过当然啦,用心准备课件其实也是丰富知识储备的一部分,大量阅读也是为了丰富知识储备,殊途同归。如果二者能结合起来,效果一定最好啦。
    另外,相比于四年前讲世界史,这一次我的思路更清晰了。四年前感觉为了扩充我讲授的内容,我的PPT的页数是要尽可能多,有些内容其实不免冗长或者重复,或者思路其实并没理顺。这次备课呢,我则理顺了思路,补充了材料,同时删减了一些重复的内容。以前总是怕我哪儿因为讲得太少没讲到而使学生不理解,其实现在想想简洁明快可能更有利于他们理解,车轱辘话来回说倒反容易把学生绕进去。当然现在网络视频资源更丰富了,比如二战年表,这也使得我的授课效果更理想了。总之,我的教学在不断进步,这就是让我高兴的事情。
    四月份开始一轮复习的后半程了,我才终于有时间继续读读新教材了。今天我看完的是人教版2020年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美术  选择性必修3  雕塑》和《普通高中教科书  美术  选择性必修4  设计》。
  《雕塑》的目录:
    雕塑概述
    第一单元  雕塑的技法与实践(一)
    第1课  抟土造人——泥塑
    第2课  凿石刻木——石雕  木雕
    第3课  精雕细琢——石膏浮雕刻制

    第二单元  雕塑的技法与实践(二)
    第1课  雕塑中的铸(筑)造与锻造
    第2课  雕塑中的构成与连接

    附录  
    中外雕塑年表概览
    期末学业水平综合评价表

    后记

    这本教材的编排很有意思,章节很少,每节课的篇幅比较大。第一单元按照雕塑中的塑、雕、刻三种技法及其实践编著:泥塑——主要介绍用软材料(泥、油泥、陶土等)进行造型活动,内容以我国的传统彩塑和现代泥塑为主,其技法特征为“加法”;石雕、木雕——主要介绍用硬质材料进行造型活动,内容以木、石雕刻为主,其技法特征为“减法”;石膏浮雕刻制——主要介绍用石膏板进行浮雕刻制的造型技法。那如果说第一单元以雕塑的“内容”或者说“载体”进行分类,第二单元则更像是一个专题单元——选取几种重要的雕塑的“形式”或者说“技法”来进行专门讲解。这本选择性必修也是最后一本有中外年表的一本书,所以我阅读这份年表的时候也格外不舍得把它读完啊,哈哈。  
    我一直觉得,雕塑跟绘画一样,这都是靠本事与绝活的,并不是读一两本书就能速成的。读书更多地解决的是知识的问题,技能的问题是要靠练习的吧。每每想到这里,我都想对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表达我的敬意。当然,即便我不太会去从事这方面的实践,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对于我以后鉴赏雕塑作品,也是有利无害的哈。起码我会特意到复兴门附近去留意和平少女的那尊雕塑,哈哈哈哈。还有像青岛的“五月的风”,自从我在美术教材当中见过它之后,每次真的去青岛了,我都要在它附近呆很久呢。其实著名的雕塑跟名画名曲名篇一样,都是应当耳熟能详的嘛。

  《设计》目录:
    设计概述
    第一单元  沟通你我  连接世界(视觉传达设计)
    第1课  提炼与抽象——顺畅沟通世界
    第2课  笔形与架构——表达文字内涵
    第3课  归纳与表现——明晰数据信息
    第4课  结构与造型——保护与提升产品

    第二单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产品设计)
    第1课  功能与审美——营造多样生活
    第2课  改良与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第3课  需求与服务——满足受众需求
    第4课  程序与方法——确保有效实施

    第三单元  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环境设计)
    第1课  科技与文化——决定建筑形式
    第2课  人工与自然——塑造环境景观
    第3课  形态与材料——构架室内空间
    第4课  光影与色彩——营造室内气氛

    第四单元  创造价值  服务人民
    第1课  提升商业价值
    第2课  传播国家形象
    第3课  弘扬传统文化
    第4课  回归以人为本
    第5课  推广可持续理念

    附录  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表

    这本教材的前三个单元简单介绍了设计艺术的主要三大领域,最后一个单元则属于对艺术设计的意义的一个升华。难得的是这本教材并不是生硬的艺术设计的理论汇本,而是把需要学生理解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非常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达到了题材与体裁的高度融合。另外,这本教材传达给我了一种理念:设计一定是需要融合各门学科的知识的。在这为数不大的篇幅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美术的氛围,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商业氛围;我还时不时能找到自然科学学科的影子;设计的背后,一定也会有人文素养的底蕴。我突然觉得,其实现在的“商场”,商业设计的本质是不也是这样,遵循的大致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用到的背景知识(的类别)是不也大抵如此,只不过高中的课程是一种“演习”,而真正的商业设计活动则比这残酷得多。想到这里,我更加觉得这种中学阶段的职业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啊,毕竟人生因为不同的体验而愈益多姿多彩嘛。这也更加让我觉得每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掌握一点,是多么必要的一件事情了啊,哈哈。

    今天是五月的第一天,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一篇文字(当然,有几句特别有文采的话,我是借鉴了网上的)。就以这篇文字作为这篇文字的结尾吧:
    五月的第一天 ,合唱一首五月天。
    五月,春未尽,夏初临。五月的花,帮春天收个尾,替夏天起个头。
    去年的五一,山城的酷暑难耐;今年的五一,京城的凉风习习,好不惬意。再想想之前在大连 在青岛度过的五月,海风甚至微冷。同样是五月,南北风光竟如此不同。地理差异啊哈哈哈。
    过了三月份播种的季节,五月该忙碌起来了。突然想再去看看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的雕塑,在吹起海风的同时给自己再注入一些红色的东西。可惜别说五四广场了,我连五四大街北大红楼现在都不太敢去诶。
    四月芳菲尽,五月絮升华。当然伴随着柳絮的,还有万物的复苏——当然也就包括了我有些许厌恶的节肢动物。这不,刚刚一只昆虫落到了我的眼镜上,我动用了一定的肺活量才将它吹走呢。突然觉得戴口罩也有一点点好处,万一我张嘴的时候它飞进我嘴里呢,是不!唉,典型的受迫害妄想症人格啊
  “海浪 拼命欢呼跳跃”“海燕 身边来回盘旋,扮演着领队,仿佛听见幸福在前面不远”,五月的天,刚诞生的夏天。这温柔的五月,怎能没有大海的陪伴!等解封,我一定要尽快去一次厦门,穿过一次……不,很多很多次厦门大桥或者海堤路,用眼睛贪婪地吸收这最美地铁海景。想必那个时候天很蓝,海很空灵,花很香很美吧。我还要去泉州,除了看海,我还要追寻那穿越千年的历史遗迹,以及那“穿越千年的哀愁”
    季节换了个名字,依旧风光如故。五月,我们会遇到橘色的晚霞与西瓜味的风~五月的馈赠是温柔的天气和慢慢变好的自己。五月,让我何以贺你?愿五月的每一天,都既有劳动节般的火热,也有青年节般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信任与向往。
    同时,也都有如今天般的喜悦与宁静。
    五月,你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