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乳糖不耐受者】 — 怎样“补钙”?

(2012-06-15 09:25:00)
标签:

杂谈

 

【乳糖不耐受者】 — 怎样“补钙”?

 

   

    我们为什么要补钙?因为钙是构成我们人体骨骼、牙齿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成年人的骨骼强壮、更年期及老年人骨质疏松等的预防等都离不开钙元素。

    如果摄入过多的钙补充制剂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如干扰铁、锌、镁等矿物质的吸收,钙的排泄量过多时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所以对于普通人群来说,通过吃天然食物来获取钙,是较佳的途径。因为食物中摄取钙不容易导致吸收过多的情况。

 

    提到食物补钙,很多朋友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牛奶、羊奶等液态奶,液态奶虽然是食物中补钙的良好来源,可不容我们忽视的还有一个群体就是乳糖不耐受者,这个群体的朋友有一部分能喝少量奶,还有一部分喝少量的奶也会出现排气增多、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的症状。

    那么乳糖不耐受的朋友,在无法喝牛奶、羊奶等液态奶,或喝得非常少的情况下,应该通过哪些食物来补钙呢?

 

一、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者?

    乳糖不耐受者是指有些朋友的消化道内缺乏消化牛奶的乳糖酶,当牛奶进入消化道时,不能对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及被小肠吸收,而未被吸收的这些残留过多的乳糖,进入结肠后(大肠的一部分),又不能结肠利用而导致喝牛奶后会出现以上的一些不适症状。

 

二、    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常见食物中有哪些补钙来源?

1、          奶制品类:

1)          酸奶:在消毒的鲜奶中接种乳酸菌后,发酵培养而成的乳制品,发酵过程中

将乳糖分解为乳酸,其他营养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所以非常适合乳糖不耐受者及老人、儿童等人群食用;

2)          奶酪:奶酪又称干酪,是以液态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或凝乳酶,使蛋白质发生凝固,并加盐、排除乳清后的产品。大多数乳糖随乳清排出,余下的通过发酵也变成了乳酸,所以也是乳糖不耐受者较佳选择之一;

 

2、          豆类及豆制品类:黑豆、大豆、碗豆、芸豆、蚕豆、青豆、豆腐干、素大

     肠、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卷、豆腐等;

 

3、          鱼、虾、水产及菌藻类:泥鳅、石斑鱼、鲈鱼、田螺、虾皮、河虾、口蘑、

     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4、          蔬菜类:胡萝卜樱、雪菜、荠菜、茴香、黄花菜、苋菜、油菜、香菜等;

  

5、          水果、干果及坚果类:酸枣、桑葚干、杏干、乌枣、橘饼、芝麻酱、榛子、

     西瓜子、杏仁、花生等;

 

    酸奶和奶酪中含有丰富的钙,也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同时均不含乳糖,是乳糖不耐受者从天然食物中补钙非常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奶酪中的脂肪和钠含量也高(制作1KG的奶酪大约需要10KG的液态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钙等营养成分是鲜奶的7-8倍)。

 

    豆类及豆制品类钙量高,但它们不含维生素D,也可能含有少量的植酸;另外绿叶蔬菜、鱼虾及水产类等也是钙的较佳来源,但不少蔬菜也含有干扰钙吸收的草酸。所以我们要经常晒太阳,或者补充维生素D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而对于有涩味的绿叶蔬菜,可以焯水后食用,以减少草酸的含量。水果、干果及坚果类也可以作为辅助的钙补充来源。

 

小贴士:

1)          低乳糖牛奶(营养舒化奶)也是乳糖不耐受者补钙的选择之一;

2)          小鱼、小虾等连壳嚼碎后吃,有利于钙的吸收;

3)          孕妇、婴幼儿、更年期、老年期等特殊时期,如果需要补充钙制剂,则应尊医嘱或推荐剂量服用;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P53-55

[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1 P32-35

[3] 范志红《食物营养与配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P103

[4] 朱瑞芳《补钙全攻略 将补钙进行到底》[期刊]家庭护士 2007 P26-29

  

                          原创博文,转载刊登请联系本人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米新红

                手机:13601234906

              Q  Q475330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