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室成员成员沈海燕读新课标

(2022-05-11 20:26:11)
标签:

教育

文化

教学

分类: 读书感悟

关于新课标的一些思考

孚玉中小  沈海燕

新课标发行了许久,实际上从元月份开始,友人就已经发了没有发行的材料,那天课程标准刚出来,友人第一时间将发行的新课标方案发给我。

五一的第一天,把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书拿出来,对着新课标,从头梳理课程内容,最近阅读了两本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我竟然把这些内容串起来,那天听六和公益的初级阅读指导师讲座,徐莉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幡然醒悟:理论只有落实到实践,理论才有用,再多的理论,没有实践,那都是无效的。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思考许多问题,真正去思考时,更多的问题就会冒出来,记得刚入道的时候,适逢新课标发行,那时是2001版吧,随后是2011版,再到现在是2022版,时代在变化,新课标也一直在进步,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课标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刚入道,特别流行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没有小组合作,这课就不算好课,大家热热闹闹地说着,那个时候就深深地怀疑,到底什么才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到底要教什么?语言的鉴赏?如果只是鉴赏功效是什么?我们生活着需要那么多的文学鉴赏能力吗?

热热闹闹的讨论真的适合语文教学吗?每堂课一定要讲思想吗?每篇文章一定要上升到思想的渲染吗?

后来,有了一股清流,语文需要安静地教,静静地学,我喜欢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总想用启发式的方法,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条路上,我经历过无数痛苦和不知所措,因为启发运用得好就是启发,运用得不好就是随心所欲,控制不了节奏,说着说着,课堂偏了方向,现在想来,我需要提升的思维方式。

我从未放弃过最初的思考,是太过于执著,还是对语文教学本身的一种思考?也或许更多的是对语文的一种理解吧!2017年开始,我正式实施整本书教学,疯狂地阅读了许多阅读理论书籍,有文学欣赏,文学课堂,诗歌欣赏,文学批评,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但是非常重要,它们盘根错节的关系,把我的课堂盘活。原来,想要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最关键的一部分能力就是学会鉴赏作品。

今天,我把新课标拿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大概念、学习任务群、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全部联系起来,脑海中坚持一个信念:

语文,永远有自己最本质的样子,不管怎么变,语文就是教语文,所有的手段、措施、学科都是为服务语文的学习而存在,语文不会也不能变成科学课、思想道德课、它并不是为了学习某个地理常识而存在。

沿着这个思路,我找到年少时一直坚持的方向,那些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逐渐清晰,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能够做到的是什么,年龄并不是必须带来成熟,知识却可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