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股市策略 |
近期在欧美股市竞相向好的背景下,踏着投资者累累尸首的A股,毫不理会民众的疾苦,依然跌跌不休,这让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媒体也忍不住出来批判几声。新华社9月21日刊文《巨型IPO抽血,重融资轻回报何时改》,对上市公司一味的扩容抽血融资而不愿意分红回报,表达了委婉的抨击之情。在此前一天,人民日报也发文《A股越生越穷,行情何时能好转》,不断的四处“求医问果”,呼唤行情逆转。这至少在情绪上与投资者产生的共鸣,让市场略感安慰,而投资者对底部的憧憬也显得更加真实。
当市场进入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底部区域时,对于机构而言,研判何时见底已经不再重要,它们要做的就是埋头买股。遭受高速扩容与政策压制双重因素绞杀的低廉A股,在价值投资者眼里,已是遍地黄金,忍不住手痒的基金们当然也在虎视眈眈的掘金队伍之列。券商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也将这种冲动的嗅觉推向了释放的边缘。
9月20日,中信证券在刚刚出炉的第四季度策略报告中乐观提出,4季度市场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上证指数有望到达2800点。推动因素包括通胀下行时间窗口打开、多部委协同解决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颁布、海外市场风险逐步释放。该券商还认为,若由于3季度末大盘股发行和季末银行贷存比考核、准备金缴款等因素对市场产生的短期风险,反而是介入布局的机会。
而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表示,A股向上向下的空间都不大,将在2400—2800点进行区间震荡。他认为,资金收紧是A股难以向上的原因,而估值较低和上市公司盈利良好则限制了A股大幅下降的空间,虽然评判的依据与中信证券有些区别,但对上证指数未来走势的预测,完全殊路同归。
最语出惊人的是,来自国泰君安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他在日前的某大型投资报告会上,更是放出豪言,明年将有机会,指数升幅或达100%。这句看上去不太靠谱的话,还是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欢欣鼓舞。
在越加低迷行情中,越有坚定看多的声音,这是只有在经历过2007年的疯狂与2008年的惨痛,还有2010年在2319点煎熬后,才能体会到逐步成熟的机构与散户们所展现出的理性一面。但这种理性,是否就意味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多次的历史底部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众观每一次的重要底部,创出新低后所展开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反弹,可以还原出底部的面貌。无论是1992年的386点、1996年的1047点、1994年的325点,还是2005年的998点,还是2008年的1664点,还是2010年的2319点,都伴随着底部创出新低后的闪电般连日反弹来完成牛熊换转。这为研判本轮反弹能否持久这一问题上可以提供借鉴,有一个简单易懂的参考方法就是看连续6天能否站上5日均线。从实战角度看,只有连日强势反弹,不给后知后觉者抄底机会,才是真行情。而这些实战元素,在券商报告中却往往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