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
(2023-10-14 20:51:36)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
之所以想要分享这个题目,是因为一直都记得王老师给我们讲过的那个关于竹子的故事。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在土壤里积蓄扎根,为它以后的生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就是竹子定律。竹子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在前期一定会经过漫长的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或许看不到希望,或许你的付出和回报永远不成正比。但当你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你想到了、看到了某个关键点,也许是你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也许是你有贵人相助,也许只是单纯的运气好,你开始加速地成长,从而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其实竹子,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叙事”便是这样一种特别的、积蓄力量的存在。下面,我想以“叙事”为线索,与大家聊一聊我的故事。
印象中,是17年10月,学校德育处开展了班徽、班歌的设计大赛,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班徽,大家在班队活动上进行创意分享、投票选拔,最终我们有了自己的班徽,不过中间还有了一个小插曲,正是叙事记录的习惯,让我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当时因一人一票的赛制,图2的设计者由于出场比较后面,所以她只获得了为数不多的票,小姑娘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这时有孩子提出要改票,我当下就向孩子表达了一段慷慨激昂的观点:“首先,老师很感动,当你们面对同学伤心与无助时的温暖与善良。老师一开始就很喜欢2号作品,所以老师将票投给她。但老师还想告诉大家,有时候,不一定所有的努力都有你期望的回报,但是……”我还没说完,班里的小机灵鬼小周就插话说:“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回报。”我说对,然后我告诉了孩子第二句话:“有时候现实并不会因为你的示弱而妥协,有时候你做了选择就不能回头,有时候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调整自己,重新出发。”
我将这个故事记录成了叙事故事,也一直觉得,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是非常“高明”的,甚至有些沾沾自喜。但,当叙事故事被记录下来,可以不断回看时,当我读到《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时,我在想,教育是什么?是评到高级职称?还是赢得好评?或许都有些吧!但更或许没有人知道,它就像一阵风来过,只有种子知道。
我想,就像方华老师说的那样,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这不就是古人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但道理往往都懂,就像我们想说的,劝别人的时候像个智者,而作为当局者,往往总是稀里糊涂的难自救。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
但,在那个当下的我,不就是将这些“直白”,甚至有些“残酷”的现实,“赤裸裸”的告诉了一群天真的孩子,想来那哪是高明啊!教育应该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是塑造,是改变,是帮助,是启迪。或许,教育给不了学生明确而成功的未来,但可以给他们更多可能的机会去探寻未来。而我,不应该那么急于求成的告诉他现实的世界,因为世界还等着她们去探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想慢下来,才是与他们最好的认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