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野外烹调移动厨房葱姜蟹煲仔饭 |
分类: 美食八卦 |

LG和我两个人都属于那种比较“宅”的类型,对各种社交生活基本上能躲就躲。省下来的时间要么在厨房里面弄些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要么就驾车外出纵情于山水,蓝天白云下延伸到天边的乡间公路,陡峭的悬崖下面静谧的沙滩,热带雨林里面摇曳闪烁的阳光,只有这些才是让我和LG感到放松,感到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
出门在外,吃饭总是个大问题,在国内似乎还好一点,就算再偏僻的地方也总能找到个饭店什么的,就算卫生和口味都不靠谱,至少能让你吃到顿热饭。到了澳洲,情况迥然不同,因为地广人稀而且劳动力价格高昂,吃顿热饭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很奢侈的要求。记得2007年第一次到澳洲沿着大洋路自驾游的时候,旅馆给的旅行指南里面就说,你最好在大洋路开始的地方一个叫做Torquay小镇上买上一包炸鱼排配薯条,因为那里是大洋路上最后一个提供热餐外卖的地方,后来发现果然如此。
移居澳洲之后,一开始的时候出门旅行携带的唯一烹饪工具就是一只保温杯,出门的时候灌满滚开的水,饿的时候就可以泡一桶方便面,好歹也算是一顿热饭了。如果是当天往返的行程,这当然最好不过。如果是在外边过夜,这小小(其实不小,有一公升呢)的保温杯就显得太凄惨了。记得有一次在大洋路上十二门徒的停车场,我跟LG不得不两个人分享一小杯方便面,说起来真的很心酸呢。后来痛定思痛,两个人开始建设起自己的移动厨房,这样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能象在家里一样烹调出自己喜欢的食物,让旅行平添许多亮色和乐趣。
先来显摆一下咱家移动厨房的家当:
“移动厨房”的灶台就是一只铝合金的折叠桌,这个折叠桌是LG最满意的投资之一,非常轻巧,收起来跟照相机三脚架的体积差不多,很容易地就能塞进车子的行李箱。炉灶么,就是卡式炉(火锅店里常用的那种),买的时候配了一个塑料盒子,收起来也很紧凑,然后就是些锅碗瓢盆什么的。一个卡式炉的气罐大概可以烧两顿饭,所以只要在车子的行李箱里面备上几个气罐,维持一周没有太大问题。上面这张照片是我们在昆士兰中部Rockhampton的一个房车公园里面拍摄的,那里是我们曾经待过的最满意的地方之一,下面就是我们在那里烧的一顿豪华早餐:
煎培根:
野营的最大乐趣就是能够亲近自然,特别是如果你在烧饭烧菜的时候旁边还有些野生动物围观,那就更妙不可言了。在新南威尔士中部的一个国家公园宿营的时候,LG在帐篷前面烧早饭,旁边袋鼠一家三口就在好奇地指指点点:
还不忘招呼朋友跳过来一起看看:
在南澳约克半岛顶端的国家公园里面,则是另外的观众:鸸鹋一家子。鸸鹋是澳洲特产的物种,大小跟鸵鸟差不多:
既然这些朋友在那里围观,LG自然不敢含糊,首先烧了一道西班牙香肠煲仔饭:
再来一道黄澄澄金灿灿的香煎小黄鱼(Yellow
Fin,长得很像小黄鱼,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种)鱼排。
怎么样,还算体面,对得起这些围观的朋友吧。
野外烹调,防风是一大问题,卡式炉本来就不是为户外使用设计的,风稍微大一些就无法使用。所以每次扎营的时候LG总是先看准风向,利用车子和帐篷阻挡一下风势,不过澳洲的天气和风向都是变换无常,这个办法不是每次都奏效。
差点忘记介绍我们的野外烹调法宝:超级无敌省水神器。野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水,特别是干净的饮用水。我们在车上携带了两个15公升的水桶,可还是必须省着用,特别是洗洗涮涮的时候。LG把一个三升的牛奶桶洗干净,然后在把手对面用烧热的钉子钻了几个洞作为出水孔,这样每次洗刷的时候,先把水倒进牛奶桶里面,然后利用牛奶桶来冲淋需要洗刷的锅碗瓢盆。LG又在牛奶桶把手一侧钻了一个通气孔,需要用水时候,就把通气孔敞开,不需要的时候就用手指堵上,开关自如,哈哈。
带着移动厨房旅行最让人欢欣鼓舞的就是可以直接把捉到的虾兵蟹将们做成美味佳肴,无需等待,自己动手,其中乐趣难以言表。去年在南澳旅行的时候,曾经跑到一个海滩去捉螃蟹,所谓捉,其实就是拿个耙子在海滩上耙,沉不住气的螃蟹就会跑出来,这时候你只要手疾眼快用耙子抓住它。说说很简单,实际上难度还真不小,老手们都是买专门的蟹耙,大小跟八戒用的那种差不多。LG为了省钱,把家里种花的小耙子拿来应付,折腾了1个小时,总算抓了4只合乎标准的。(渔政的人远远地用望远镜监视着这海滩,如果有人过量捕捉,或者捕捉螃蟹太小,不合规格,就会受到重罚)。此地常见的是一种蓝蟹(Blue
Swimmer),这个家伙被我们发现之后就挥舞着两只大鳌示威:
你是不是也打算把厨房搬到美丽的大自然当中去呢?
后一篇:好吃不费事的泰式红咖喱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