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河水洋洋实验室
河水洋洋实验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207,350
  • 关注人气:38,4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一)

(2011-11-25 08:36:08)
标签:

灯塔

lighthouse

cornypoint

澳洲

河水洋洋

分类: 行路匆匆
南澳的约克半岛是个盛产大麦(Barley)的地方,据说澳大利亚市场上的每一杯啤酒里面都有那里出产的大麦成分,除了啤酒,大麦也是酿造一些烈酒的原料,苏格兰人引以为豪的威士忌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里出产的优质大麦。这片富含碳酸钙的土地算得上澳大利亚最好的麦田之一,从1840年代起,欧洲移民开始在那里定居,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这里变成了澳大利亚的重要谷物生产地。半岛上的Minlaton小镇,人口不足千人,却因为在世界大麦贸易中的地位,一度被称做是“世界大麦之都”。在半岛上旅行的时候,经常会被一片片壮观的麦田所吸引:

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一)

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地形狭长的约克半岛陆路交通都相当不便,人们出行和运输货物更多依靠海路,半岛上居民大多拥有一条或大或小的船,就像今天澳洲的居民大多拥有一辆或豪华或破败的汽车一样。18世纪中期开始蒸汽轮船在一些短途运输中取代传统的帆船,但是对于从欧洲到澳大利亚这条超长的贸易路线,依旧是帆船的天下。跟消耗大量燃煤蒸汽轮船相比,帆船运行成本低得多,从19世纪早期开始,帆船设计上开始引入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一些快速帆船可以达到每小时17节(31公里/小时)的速度,只有现代的竞赛帆船才能超越这一速度。19世纪末期,运行在约克半岛和欧洲大陆之间的是一种被称做Windjammer的大型钢制帆船,这些排水量达到数千吨的庞然大物体态修长,在南纬40度上盛行的信风推动之下,可以在100天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从约克半岛到英国的航程。虽然应用了许多精妙绝伦的现代设计,这些Windjammer跟所有的帆船一样都存在操纵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在礁石密布的沿岸地带,经常会被变幻莫测的海风推向极度危险的水域。约克半岛西侧的Spencer湾内的Corny Point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地方,殖民地当局曾经试图炸掉那些凶险的礁石,不过收效甚微,1882年,他们在这个位置修建了一个灯塔为那些满载谷物向西南方向航行准备驶向欧洲的船只指引方向。

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一)

最初的Corny Point灯塔采用当时刚刚引入澳洲的双灯芯油灯作为光源,所以需要有人不间断地照看。附近缺乏水源,降水也谈不上丰沛,所以灯塔看护人的小屋附近还修建了两个巨大的地下水箱,每个可容纳4万公升淡水,一旦遭遇到极端干旱的年头,这些水就变成了救命的甘露。南澳当局每年两次派人到灯塔进行定期维护,看护人所需要的日常补给和他们的邮件则每周从几十公里外的Yorketown上送过来,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几乎与世隔绝的艰苦生活。1917年,灯塔的管理权被移交给联邦当局,1920年,最初的油灯被自动化的乙炔灯所取代。灯塔看护人也被召回,他们居住的小屋后来也被拆掉,所以现在看起来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灯塔了。

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一)

按照澳大利亚的灯塔规范,灯塔中央的灯光是白色的,而左右两侧是红色,红色有严重警告的意味,当一艘船看到红色的灯光的时候,就意味者她离开陆地已经很近了,处于非常危险的水域,必须立即远离。

澳大利亚灯塔拾趣-说说那些白色建筑后面的彪悍故事(十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