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多样性,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1、食物多样化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我们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经证实人类需要的营养素有40多种,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铁、碘、锌、硒、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等,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摄入食物,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选择的食物有很多,但除了母乳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的营养需要外,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同时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膳食搭配,只有多种膳食合理的搭配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
甚至有人把它比作说:一种食物就好比是弹钢琴时钢琴上的每一个键,有些人就喜欢吃三、四种食物,就好比在弹钢琴的时候只给你三到四个键,让你去弹奏乐曲,你会发现很难弹奏出美妙的歌曲来,同样,如果长期吃单调的膳食、偏食、和挑食的人,只吃三、四种食物,那么,就会引起营养不良,弹奏不出人生健康、美丽的篇章。所以,要饮食多样化,营养才能均衡,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
特别是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必需摄入平衡膳食,让我们所吃的食物多种多样
2、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
我们所吃的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因为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但由于每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不同,数量也有多有少,所以,如何选择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搭配膳食,满足人体的需要,就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没有那一种食物是不能吃的。比如说肥肉,它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还含有胆固醇,这对于能量过剩或有血脂异常的人来说,是不好的食物,应该少吃或不吃;但是对于能量摄入不足,或者吃动物性食物很少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以适当多吃一点,对身体有利而无害。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又各不相同,多的每天需要数百克,少的每天仅需要几微克,所以必需由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组成平衡膳食,既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而又不过量,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适宜。
3、食物种类不同,营养各有千秋。
我们摄取的食物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谷类和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和杂豆,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谷类和薯类是我们通常说的“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
族维生素。
第二类:动物性食物,包括鱼、禽、肉、蛋、奶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
第三类:大豆类和坚果,包括黄豆、青豆、黑豆、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B组维生素和维生素E。
第四类:蔬菜、水果和菌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动、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4、食物不仅供给营养素,还可提供多种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在植物性食物中,除了含有营养素外,还有许多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比较重要的有异硫氰酸盐、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番茄红素、白藜芦醇、花青素等,他们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几乎所有植物性食物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过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异硫氰酸盐,主要存在于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可以抑制由多种致癌物诱发的癌症发生。经常食用西兰花、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人、胃癌、食道癌及肺癌的发病率低。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植物化学物质和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还将不断被发现,因此,只有摄取多种多样化的膳食,才能获得更多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物质。
5、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
谷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一般占重量的75%-80%,蛋白质含量是8%-10%,脂肪含量1%左右。还含有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谷类食物是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便宜的能源。谷类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来自碳水化合物,因此,在膳食中,只有谷类食物提供能量的比例达到总能量的50%-60%,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平衡膳食的适宜标准。
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保障碳水化合物供给能力达到膳食总能量的一半以上,还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过多的脂肪,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要坚持谷类为主,建议我国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食物250g-400g。
6、大米、白面,并非越精越白越好。
精白米、精白面是指稻米和小麦在加工过程中研磨的精度,比糙cao米和全麦粉要高,出米率和出粉率低,看起来白一些,吃起来口感较好。但从营养价值来讲,大米和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谷粒由外向里可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pei和胚乳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营养成分并不相同。最外层的谷皮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还含有矿物着;糊粉层含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谷胚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还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胚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加工过细,谷类的谷皮和糊粉层被去掉太多,甚至全部去掉,这样就损失了大量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相比之下,加工较粗的糙cao米和全麦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
7、肥胖,不是多吃主食的错。
近年来,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食、马铃薯等,会引起人的发胖,这是不正确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即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这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可产生约4千卡能量,而1g脂肪则能产生约9千卡能量,也就是说同等质量的脂肪提供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另外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说,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因此在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更不会使人发胖。
8、粗细搭配,好处多多。
这里说的粗粮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传统上的粗粮,相对于大米、白面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相对于加工精细的精米、白面,是指加工精度较低的糙米、全麦粉或其他全谷类食物。这些粗杂粮共同的特点是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后的成品的合理搭配,既可以满足口福,还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如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而豆类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较低。若将谷类和豆类食物合起来用,它们各自缺乏的氨基酸可以得到互补,从而提高了各自蛋白质的生理功效。相对于大米白面这些细粮,粗粮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高得多,但粗粮口感较差。粗细搭配正好可以互相弥mi补不足,提升营养价值。
另外,适当多吃点粗粮,有利于预防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细粮相比,粗粮更有利于防止血糖升高。在主食摄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吃85g的全谷食品能减少若干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因此,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的粗粮。
参考文献:
葛可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