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在职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2012-12-04 14:55:36)
标签:
杂谈 |
如何指导在职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为了保证在职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全国有法律硕士点的学校都采取了一系列监控措施。例如,在外审上采取双盲匿名评审,对内则采取电子检测以及导师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就与学生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责任重大。笔者这两年也在指导在职法律硕士,对于学位论文的指导有些心得,愿在此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要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的选题
在在职法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上,笔者通常是让学生结合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从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要求学生选择三个以上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题目与我探讨,我帮他们分析这些题目是否值得研究(新颖性与学术价值),是否能够研究(自己是否感兴趣,学术能力是否能够胜任,资料收集是否方便等)。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确定其中的某个选题作为论文的题目。
二、要认真修改学位论文的大纲
一个好的大纲非常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结构和骨架,也反映了作者的逻辑思维和逻辑结构。但在每年开题评审会上,都会发现论文大纲写得不好,结构不清晰,主题不鲜明,甚至缺乏三级标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也会根据自己有限的学识和学术规范,帮学生调整大纲,甚至帮忙细化论文的三级标题,以便让学生能够尽量通过开题评审。笔者记得我国著名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曾说过:“学位论文还是以通过为原则”。一篇学位论文只有在通过外审和答辩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更高的学术价值,如果一篇学位论文连外审和答辩这种最低要求都达不到,那又该如何去追求更高的学术价值呢?
三、要时常督促学生的论文写作
在职法律硕士生大多数来自一线的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平时有许多案件要办理,他们一边有繁忙的工作,一边还要学习写作,有些学生还有家庭需要照顾,平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潜心投入写作。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偷懒,写作进度很缓慢,此时,就需要指导教师通过邮件或者短信经常关心和督促学生的写作进度,每一封邮件或者每一条短信既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对他们的督促。
四、要适当提供论文参考资料
在职法律硕士生收集学术资料不是很方便,尤其是上中国期刊网下载论文或者复印最新的法学期刊文章存在着许多不便,从而限制他们的研究视野,影响他们的写作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指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利用自己敏锐的学术洞察力,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最新的学术资信,保证学位论文研究的前沿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方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从而能够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五、要全面修改学生的学位论文
现在许多在职法律硕士在大学时代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对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都不是很了解,提交的学位论文初稿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论证,从标题到注释等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认真修改,舍得花时间修改,每篇学位论文往往都要来回修改许多遍。就笔者指导的经验来看,在修改中,往往需要从二级三级标题(即文章的目录)和文章的结构开始,帮他们调整文章的结构,凝练文章的二级和三级标题,有些还需要帮他们润色一些语言文字的表达,修改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注释,让整篇学位论文不管是内容,还是格式更加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保证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外审并进入答辩。
六、要讲解答辩需注意的相关事宜
一篇学位论文通过外审仅仅是答辩的前奏和基本要求,要顺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答辩,只有通过由五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答辩委员的答辩,才能算真正完成硕士论文的写作。为此,在每年的答辩之前,笔者都会把指导的学生召集起来,告诉他们答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包括汇报态度要谦虚、言行举止要礼貌、回答问题要诚实。例如,在答辩的时候,不懂就不懂,不懂千万不要装懂,否则,会遭到老师进一步的诘问,就会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甚至告诉他们需要特别关注、思考和准备论文中涉及的某个问题,以防止回答不出答辩老师的提问而影响答辩得分。而这就需要学生事先非常熟悉自己的论文观点和论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