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8-05-16 09:22:24)分类: 教学体会反思 |
非常有幸,能在5月12日、13日两天,和领导、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在济南举办的“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去济南的路途遥远,但是欣赏到了各位小学语文大师的课,内心还是充满喜悦与感激。如果凭我愚钝的资质,能吸收一点,应用到教学中,那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
这两天里,我聆听了吴勇、何捷两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虞大明老师的小说欣赏课,李玉贵老师的课外阅读课,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还有张学伟老师的最新课例《妈妈的账单》,王露老师的部编教材课例《小猴子下山》。可谓课课有重点,课课有特色,让我课课有收获。对我来说,听习作课与阅读的听的比较少,所以其中的习作课和阅读课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一)习作课
吴勇老师执教的是《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何捷老师执教的是《写喜爱的动物》。在执教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抓住了重点,一个是“特点鲜明”,一个是“喜爱”,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吴老师从简单入手,让孩子写三个最熟悉的人,然后留一个最最熟悉的人,这对孩子来说很简单,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接着吴老师让孩子们写出这个人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特征,这对孩子们来说也不特别难。然后吴老师又给孩子提供了两篇例文,并让孩子自己概括写作方法,分别是“散点扫描”和“细节聚焦”。之后吴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写自己心中特点鲜明的人,并现场点评。最后,吴老师教孩子们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两种方法都用上。吴老师给孩子们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指导,让写作变得简单,让孩子们会写、有的写,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写作指导可操作性行很强,看得见、摸得着。
何捷老师也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孩子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不熟悉写不出喜爱,再让孩子们写出一个有创意的题目,题目中就体现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紧扣主题。接着,何老师给孩子们第一条提示:抓住一个方面,写透,写出喜爱,并给孩子们提出写作习惯要求:用钢笔;用修改符号;不会的字画圈,接着写。
孩子们写完后,何老师教给孩子们如何表达喜爱:突出特点,凸显喜爱;在一起才叫真爱,把“我”写进去;可以正话反说,突出喜爱。每当孩子们写完,何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修改,修改后再点评,点评后再修改,直到孩子们完成文章。通过何捷老师的课,我不仅直到该如何写《我喜爱的小动物》,还知道写作习惯要去,以及如何去真正领着孩子通过修改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能只在课堂讲讲,就让孩子自己写。
(二)阅读课
本次观摩研讨会共有三节阅读课,三位老师角度不同、上课内容不同,但都是我未曾聆听过的,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下午的虞大明老师,上的是一节短片小说欣赏课,讲的是《在柏林》,也叫《寂静的车站》。虞大明老师先给孩子们出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问孩子们有什么不懂的,然后检查“嗤笑”、“咔嚓”的读音,以及“嗤笑”的意思,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们“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变成问题提出来,千万不要糊弄过去”。在我看来,这也是阅读欣赏时一定要注意的地方,不管是课本上的文章还是课外阅读,存疑的地方都要记录、勾画、提出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虞大明老师要求的更进一步。接着,虞大明老师告诉孩子们赏析的方法,可以猜想,看自己猜想的和结局一不一样,也是教给孩子们阅读欣赏的方法。
上午第一节是李玉贵讲的是《狐狸阿权》。授课过程中,李老师交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听的方法和停。听的要求是:转向他;看着他;跟着看;沉稳地听;静静地听;听到最后;老师要求停的时候就停,听指令最重要。
第二节是王文丽老师的《星期天的巨人》,使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亲和、醇美、细腻、清晰”的教学风格。她紧扣“巨人”类型作品,挖掘典型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内心阅读的渴望,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自觉自愿地阅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愿我们把大师们的方法用一点到我自己的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