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采风(二)
一个悠远而生动的民族—尖尖苗的特色风情
离开屯堡九溪后,当天下午,我们就来到了平坝县羊昌乡昌河村坝子头苗寨。
从坝子头苗寨开始,我们的行摄可以说是一步步走进苗寨、走进了一个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多彩世界。
对于少数民族,我们有太多的无知、偏见和误解。苗族,我们以往能看到的知道的其实仅仅是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银光闪闪头饰而已。
这次的行摄,虽然时间短暂,虽然也只是走马观花,但是从我实际的观察以及回来后结合网上查找到的有限的对苗族历史及生活的描述,令我对苗族、对澳大利亚的历史学家格迪斯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有了些许新的认识。
苗族这个民族有100多个支系,各支系间既有共同的苗族符号,也保留了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今天走进的坝子头苗寨,被称为“尖尖苗”。这里苗族的头饰帽子,是呈尖尖状,很像山尖,其服饰、色彩也都很有特色。

进了村寨,环顾周围,有特色的苗寨房舍几乎看不到了,正在犹豫之中,村民身着民族服装,陆陆续续汇集到一起。
妇女们相互整理着服饰。
P2
P3

P4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尖尖苗的尖尖帽子。
P5 正面看尖尖的帽子

P7 侧面看尖尖的帽子

路中间架起了竹竿,摆放了一方桌,上有一坛米酒。一年轻女子手持斟满米酒的牛角,准备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啊哈,这就是苗族的“拦门酒”。
P8 端酒来啦

P9 等待第一位客人

“拦门酒”不能自己端着喝,要让苗族女人喂(灌)。当每位客人都被喂了酒,才能走进苗寨。
P10 第一位喝酒的必须灌满

米酒是这样的
母亲把刚烈与豪情,溶进水的温柔里
大山里,是你吗?那一块坚硬的石头
被轻轻地,柔软了
那是多么坚韧的温柔,也只有母性
才能一次次抚慰刚强里风干的伤痕
——苗族诗人 谷南
男人吹起了芦笙,女人列队两旁,孩子们雀跃其中。
喝了“拦门酒”,我们随着村民来到了村边一块绿地。村民用他们欢快的歌舞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展现了苗族人的豪迈,草地里飘荡着悠扬的芦笙,洋溢着一片欢腾,一派热烈。
P15 欢快的舞蹈

P16 欢笑的苗家妇女

P17

P18

小娃娃的惊艳转身
P19

P20

P21 男人的较量—杠力

P23 老翁背着一个大大的鱼篓
P24

这位苗族妇女从我们一进村,就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她家的小院。
P25

P26

P27
P28 编草鞋的老妇

P29 红衣女孩

待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为了探访村民屋内的究竟,我们敲开了刚才那位迎我们进院的妇女家门,她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屋。
屋子里很暗,正屋的地下燃起了一堆火,取暖兼照明。
P30

P31 黑白似乎更有味道

这样坐在火堆旁,别具风情!幽幽跳动的火苗,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生动而悠远的故事。
P32

P33

P34

在坝子头苗寨,我们尽情地拍照,不知不觉到了返程的时间。村民把我们送到在村口。回到驻地,我翻看着自己第一天拍的片子,觉得很不满意,也很有些埋怨自己。但转念一想,能看到这样难得淳朴民风和民族风情,这收获多大啊!
晓辉老师也总对我说,拍片,不能着急,越急越拍不好。是啊,我着什么急啊,慢慢找感觉吧,这样一想,我又信心满满了,继续憧憬、期盼着余下几天的精彩行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