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巴巴沃森来了,老虎还来吗(维清)
粑粑我来了
当巴巴沃森的儿子迈着蹒跚的脚步走上18洞的果岭,用稚嫩的身姿叫着“爸爸我来了”的时候,在世界的高球界,这相当于说,“巴巴沃森我来了”,后面还跟着两位首次参赛的年轻选手,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年轻。虽然他们在为年轻而积累经验,但是,他们的内心正在大声呼喊“年轻真好”。这声音全场的球迷、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看到了,还有躺在手术台上老虎也听到了,如果因此激发起伤病满身的老虎对自己年轻时的巅峰感受的回忆,那实在都是痛苦。
201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许会成为高尔夫世界改朝换代标志性年份,也未可知。再加上被“爱情”乱花迷眼的天才麦克洛伊,正在走向稳定的大帅哥亚当斯科特等人,新一代的超级巨星正在走向成熟,他们跃跃欲试的正走在取代老虎伍兹、米克尔森、哈灵顿、杰姆福瑞克等人的阳光大道上。
当老米被淘汰线拦在决赛之外,老虎无奈的躺在病床上看转播,而走上18洞果岭的是三个年轻人,神情羞涩的接受着全场观众欢呼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明白,这一天可能是决定性的时刻,时代真的变了。我们不能因为遗憾老虎的缺席,而忽视一个全新历史时期的诞生,新生代球员的崛起,正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巴巴沃森夺冠,将是业余高尔夫的灾难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提到灾难也许不妥,但是为了挽救球友们的杆数,我不得不在这喜庆的时刻,提醒大家,对于普通人来说,巴巴的榜样就是一场灾难,对于记分卡就是一场谋杀,前提是如果你想复制巴巴沃森的成功,而又不具备他的天才的时候,留给你的将都是悲剧。
巴巴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业余真神的下凡。因为巴巴沃森声称自己从来不请教练,其实这也是全世界高尔夫教练的灾难,业余的本来就不喜欢有人唠叨,教这教那的;完全是人云亦云,或者打得实在太差的时候才去找教练,现在听说没教练的可以大满贯,那还不自己弄算了,目标更伟大不是。教练们是时候你们需要创造性的征集,新的广告语,以挽救行业被巴巴沃森的逆袭。
巴巴沃森的挥杆更是业余的标杆。巴式挥杆的特征:站姿很直、上杆过度、左脚踮起、挥杆随性,攻击性极强。每一样都是业余大神们的最爱,这每一样都是引起挥杆不稳定的根本性原因,但是天才的巴巴沃森把这些不稳定糅合在一起,负负得正,三年里把大满贯的奖杯两次抱回了家,顺带了很多奖金。可是,打球人很多,天才很少。除非业余的你原来就这样,如果你硬是想学成这样,我只能说,你的未来不是梦,而是梦魇。
哈哈,不信的,就试试看。
科学挥杆和自然挥杆的争论
三位新人在决赛轮的表现,有点逆天了。巴巴沃森已经穿过一次绿夹克,自然还可理解,两位首次入列的新人,如此潇洒,毫无崩溃的迹象,真是让人慨叹现在年轻人的淡定,他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教的我很好奇。
赛前,我预测斯皮思可以创造奇迹,我其实很希望这将是高尔夫的一次全新的辉煌,一个阳光少年,破纪录的以最年轻的第一次夺得美国大师赛,对世界高尔夫运动的刺激将是难以估量的,可惜,年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年轻虽好,年轻的代价还是要付出的;他最后一轮的很多挥杆和推杆手感全无也正在于此,很多鸟推皆不进,让巴巴沃森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夺冠。但是他没有成绩大幅下滑,甚至崩溃,也显示了极优秀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是走向巨星之路的必要工具。另一位瑞典选手约纳斯布林克斯特,同样也坚持到最后,夺得并列第二,心里素质也是非常坚强。
巴巴沃森创纪录的获得了在三年里两获冠军的殊荣,用他的话来说,第一次是运气成分居多,这次勤奋更多一点。总之感觉自己还行,但是此时的他绝不会想到,他的这次巨大胜利,将会如何影响到高尔夫世界,他现在一定想不到。因为他的两夺大师奖杯,会将有关挥杆方式的争论,产生革命性的倾斜。
这本来是一个有关高尔夫根本性发展方向的争论,就因为巴巴沃森的出世,而产生了方向性的转播,这个冠军也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巴巴沃森的挥杆是一种纯天然的自然式挥杆,有别于现代的标准化挥杆,如亚当斯格特看似完美漂亮的挥杆,沃森的过度上杆在教科书里绝对是要被禁止的,他的踮起脚尖的上杆也会被批评是过时的淘汰货,他的站姿也非标准化,他打球的态度更像是一个业余心态,一拼到底,绝不妥协,保守两个字他字典里没有。上一个也是第一大满贯,他的最后一击,是用超级大曲球来完成了,这次最后的几洞,他洞洞毫不手软,该怎么攻就怎么攻,当真心理素质超一流稳定,也是他自然挥杆的最终神采。
过去,在老虎伍兹横空出世的年代,霍根的模式被奉为经典,“一个平面”走俏全世界,职业球员几乎清一色的成了单平面的拥趸,除了杰姆福瑞克,以及几位年长的老将好保持者原始的执着,以单平面为代表的现代派挥杆,随着大卫利百特为代表的新一代知名教练的崛起,教科书式的“单平面”挥杆已经定性为职业挥杆的经典标准。中间偶尔出现的一些花絮,绝不影响这种定型挥杆的发展和扩张。
比如在老虎数度改变挥杆、状态低迷的关键时候,都有高坛老者出来呼吁,挥杆还是自然的好,少改为妙。但是谁也不能撼动老虎,他的天才扭曲了高尔夫的传统理论,并将其影响力传导给了世界。我总是对周围的人说,挥杆少改,还不如熟能生巧,可惜人微言轻,能够见到的都是“改挥杆”的豪言,都在向世界第一看齐。
现在巴巴沃森的崛起,将会给压抑已久的传统自然派一个喘息的机会,巴巴沃森充分证明了,最自然的挥杆也是最好的挥杆,可以阐述最简单自然,就是最有效的道理。
高尔夫可以随便打,打得好是硬道理。
我也非常震惊,很多东西也要好好想一想。
从中庸的层面来看问题。初级的自然挥杆因为包含了很多不合理因素,就不容易发挥出挥杆人的长处,不容易保持稳定;标准化挥杆,因为最迅速的行程好的挥杆,可以符合大多数人的身体条件,可以让大多数人通过标准化学习,掌握标准化的挥杆,可以最快速度的得到更多的稳定性。
但是,当运动进入更高一级的时候,从哲学上来说,再好的标准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就可能演变成一种束缚、一种限制、一种进步的阻碍。最好的东西,因为时间,最后也会变质。
而自然挥杆,如果在挥杆的基本模式上,没有很大的错误,挥杆人在反复的演练中,获得更多自然的发挥,熟能生巧,在走向极致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地解放而不是约束,这在中国的武术里很常见,当套路的练习与实战的历练,经过了充分的磨合之后,就会进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只有求胜的欲望,而无其他条条框框的约束,这是最高的境界。看巴巴沃森最后几洞的表现,就知道他已入化境,只是在于球童拥抱的时候,当他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流出来的时候,他才有了情绪的释放,他才回到了人间。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外国的谚语
南拳北腿,各有所长。这是中国的谚语
用一句成语总结:殊途同归。
期待老虎的中年大片《归来》
这届大师赛最神奇的除了年轻人的崛起,还有潇洒老将的坚持,最后的排名除了前三的年轻让人眼睛一亮,前二十的名次里,还有三名五十岁以上的老将,让人唏嘘不已,高尔夫真是一项不服老的运动。
50岁西蒙尼斯是领头羊,他在最后一轮打出71杆,低于标准杆1杆,最终落后冠军巴巴-沃森4杆,获得单独第四名。56岁老将兰格(69杆)星期天的杆数还要好2杆,最终获得并列第八名。而54岁卡波斯最后一轮打出75杆,下滑了一点,可是仍旧进入了前20名。
西蒙尼可以说他把夺冠的悬念一直保持到了最后。
高尔夫虽然接受年轻人的挑战,但是也没有拒绝年长者的青睐。这似乎在提醒老虎,你快回来,收视率下滑的高尔夫电视画面里,还等着老虎来主演大片《归来》。
如果有,我想这个一定非常精彩,极端精彩,令人期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