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周二的一大早,就看到海岛山居的雄文《高尔夫长杆短杆戏说》。海岛兄说,短杆最难,推杆尤甚,职业非职业,顶尖和一般,分水岭在短打。但偏偏短杆、推杆的投入产出比最低,譬如那个天天笑,你天天练,天天琢磨,上场仍然时不时剃头,蛙跳,2尺推偏,鸟变鸡,甚至大宝鸡。即使场下练的不错,也无法避免场上失误,就这样你还能天天笑?这就像生活中,老婆是最难取悦的。(此处省略xx字)。
看过此文,心中充满了惊悚与恐惧。俺伺候的这位小三,那不是比老婆更难对付?满怀异样的心情,踏上奔赴京都球场的大路。非常不幸的是,这场球被海岛兄说中了。
京都(05/96),天气晴转阴晴不定,气温15度以上转冷风嗖嗖。杆数是97杆。推杆数是38推,有4个3推,1个4推。 30码切杆8次,成功2次,成功率为25%。此外,30码内炒果岭2次。各种“剃头,蛙跳,2尺推偏”,尴尬代替了愤怒,苦笑代替了狂吼。我心里就琢磨,这个海岛神马滴,难道是马来西亚的巫师么?
当下的短杆和推杆,打到90杆左右,勉强够用。但要更进一步,那还是要多想想办法。去年下半年,我不断地更换切杆的方法,松紧快慢,闭合开放等等。某些人夸我切杆不错,其实我知道,这完全是看心情和运气,几乎没有任何可重复的规律。为此,我也看了不少职业球员的切推,特别欣赏宫里蓝。今年我又把推杆改成“鹰爪式”,期望推出滚动多、方向准的球路。
从周二这场球看,目前的技术还很不稳定。最大的问题是抬头看球。我采用比较前倾的站位,本意是尽量克制抬头。此动作的副作用是,如果克制不住抬头看球,则导致动作会更加地不稳定。此外,触球是否柔和,直接影响滚动的效果,而滚动与滑动相比较,貌似速度不快,其实距离会远一些。如果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地打出滚动球,则距离的偏差就会比较大。
打球归来,看到 Golf_19 推荐了一个练习切推的方法。我转载了,以后有机会要多练习一下。jacking-su 的“萨登短杆致胜”以及狐魂野魅编辑的切杆、推杆的文章,也非常有启发。
附:就在检查错别字的当口,看到维清的大作《高尔夫天赋佳人话推杆》。维清说,女士具有推杆的天赋,“温柔的一推,柔和的手感”。他把加西亚的的烂推杆,归结于“动作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他的温柔”。这是变性手术的软广告么?我又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