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译第38枚西夏文钱币“爱时生寶”~~
作者:西夏泉女——李翔
公元1038年到公元1227年,在中国的大西北,由党项羌族人建立了一个历时190年的封建帝国,内称:“大白高国”;外称:西夏。
西夏是一个高度信仰佛教的国度。笔者将要释译的这枚西夏文钱币属于佛教思想传承的纪念币。
钱币(上右左下)侧读,在《夏汉字典》中,上方第一个字读:爱、喜、好也。取“爱”字。右边第二个字读:时也。左边第三个字,在字典中是多意的(动词)读:起、生、发、立、自也。选“生”或“起”字。下方第四个字“寶”不作多解。此枚西夏文钱币读做:“爱时生寶”或“爱时起寶”。“爱时生寶”并非是相爱生出孩子的意思,这里的“寶”是对钱币而言。佛法的意思是:产生爱的同时,苦也自然生起。
下面解析佛陀“爱”的思想:
当佛陀听说或见到有人因失去父母、子女、夫妇等亲人,陷入悲伤痛苦、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神志失常时,佛陀说:“爱里生苦”。即:因爱而生起的痛苦。
生命里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是那种基于色欲、情欲、占有、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而另一种爱是包含着慈爱和悲悯心,叫大慈和大悲。
一般人所说的爱,只限于对父母、子女、夫妇、家属、宗亲和国民的互爱,这种性质的爱,都是依着“我”和“我的”的观念而产生,因而纠缠于执着和分别心之内,被困于执着之中,往往会没有事故发生,就已经开始忧虑意外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了。当意外真的发生时,倍受打击,伤痛至极。有分别心的爱,则会产生偏见,对于自己圈子之外的人变得毫不关心,甚至歧视排斥。这种执着与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
所有人真正渴望的爱是慈爱和悲心,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悲心,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大慈和大悲都是不求回报的。慈爱和悲心不限于对自己的父母子女、配偶家属、宗亲和国民,这种爱是遍及众生的,没有丝毫的分别,“我的”或“非我的”的成分。因为没有分别,就没有执着,大慈大悲会带来快乐,减轻痛苦。有了慈爱和悲心,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因而,人们就不会有生离死别之痛苦。
佛陀所提倡的“爱”是大慈大悲。
声明:文章中的西夏文钱币不作为真伪钱币的鉴定标准,中心议题是西夏史上的人文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