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答疑(7)

标签:
杂谈 |
1、判断:
⑴分子大于分母的数就是假分数。(
⑵分子大于分母的数是假分数。(
答:1、“就是”不是用于数学判断的用词。“就是”,词语解释:①作副词。用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前面,表示某种确定的范围,排斥其他,相当于“仅”、“只有”。 ②作连词。非此即彼。不是……就是……③连接偏正复句的偏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偏句用“就是”提出假设,正句根据假设推出结论,常用“也”呼应。④连,作语气词。单独用。表示肯定,有附和、恭维的语气。“是”是用于数学判断的用词。
2、什么是命题?凡陈述句所表达的意义为命题,被断定了的命题为判断。高中对命题的描述: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3、什么是假分数?
五年级下册P53: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P141定义:形如 ( 为大于1的自然数, 为自然数)的数叫做分数。(现在自然数的含义扩展, 应为非0自然数)
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小学教师实用数学手册》(广东教育出版社)P63:分子、分母都是自然数,并且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根据定义,只要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都是假分数。
“假分数”这一概念的内涵是“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其外延是 、 、 等分数。分数包含假分数,因此,分数是类概念,真分数和假分数都是种概念。假分数区别于其它种概念的特有的性质是“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这一性质叫做种差,因此,定义“假分数”时,也采用了“被定义项=类+种差(定义项)”这一方法。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假分数与“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之间的关系。
|
从图中不难看出,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这一判断成立。
“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这个定义把假分数的外延减少了,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这是一个直言判断,都是命题。
对当关系就是具有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断间的真假关系。
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判断称作同素材判断。根据对当关系,我们可以从一个判断的真假,推断出同一素材的其他判断的真假。包括矛盾关系、从属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
从属关系存在于一个全称判断与一个特称判断之间,可以这样概括这一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相应的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相应的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相应的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相应的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这是一个全称判断。全称判断真,则相应的特称判断也真,也即“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是正确的。
但是反过来,“假分数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这一判断就是错误的。可以采用举反例的方法。
⑶两个自然数相除,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答:错误。可以采用举反例的方法。
2、数对的表示形式是(a,b),用括号表示,里面两个数用逗号隔开,但如果是填空题用(
答:填空中的(
3、学习条形统计图部分,其中有一题是提出问题: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是直接发现统计图中的已知信息(如五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20人;六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有30人等),还是信息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比六年级少10人)
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定,要提出他们能解决的问题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或者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应有所区别,教师要适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