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习考察日志之七——研习
(2013-11-18 22:43:16)
标签:
教育 |
2、探访国民小学 感悟教育真谛
※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
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前身是台北师范第三附小,1967年改为现名。11月7日,研习团一行到该校参访。当我们到达学校大门外时,映入眼帘的是围墙上一幅幅学生的创意图文,每一幅图画都充满童趣,渗透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进入穿堂,学校各处主任和学生家长代表已经早早地列队迎接,他们打着手鼓,唱着欢快的曲子,个个洋溢着热情的笑脸。
欢迎仪式上,由学校弦乐团、国乐团,说唱艺术社先后表演,参加表演的学生所展示的是国语实小社团的实力,也是学生艺术水准的集中体现。接着,校长、家长会长和研习团带队教师先后致词。杨美玲对国语实小作了简单的介绍。国语实小的愿景是:“快乐、进步、卓越”,课程愿景是:“关怀、自信、前瞻”,特色课程为“深耕国语文,厚植学习力,点亮新智能”。学校以“良好的生活礼仪教育为经,学习共同体教育实验为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卓越学习品质”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教育。学校在台北市优质学校评选中分别获得“专业发展”、“教师教学”、“课程发展”、“学生学习”、“资源统整”优质奖。学校“三层领导、双轨并行”型塑学习共同体氛围;行政团队协调合作;注重品德语文教育,启发学童多元智能;教师积极实践智慧;特教团队提供多元学习成就;建置资讯发表与管理平台;发展多元社团带动学生学习与校园活力;家校亲师合作创优质校园文化。
围绕杨校长介绍的学校各方面特色,我们进行一天的感受之旅。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分五个小组分别观摩一节课,我们数学组的11位学员到508班观课,上课教师是年轻的陈欣仪老师,教学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这节课上,陈老师首先让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简单地复习,并从中帮助学生弄懂算理。然后出示一道题目:“小红豆的生日快到了,妈妈买了两包一样的面粉,想要制作蛋糕及比萨来帮小红豆庆祝,再用另一包面粉做了3个蛋糕。请问制作一个比萨和一个蛋糕需要多少包面粉?”让学生读题之后,要求他们独立解答,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纸片来表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接着,请学生上台板演,汇报思路,同学质疑。整个新课的教学过程与我们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做法相关无几,但是我更关注的两点,一是陈老师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让学生质疑,而不是教师提问。比如: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变成6份?”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可惜,由于部分学生课前受家长辅导或者参与辅导班,他们只会回答“因为7不是2和3之类公倍数”的话,而无法借助折纸的操作来回答“为什么要变成6份?”教师虽然也努力地引导学生回答,可是绕来绕去依然回到“公倍数”的话题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所设计的操作过程仍旧是一个摆设,而不是协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桥梁”,如何改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当然,陈老师还善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总结自己的做法,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强调“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样比较容易记得住”。陈老师的这种做法确实值得学习!
上午第四节课,研究处杨玲珠主任给我们分享了《学习共同体理念与实务》。她从学习共同体课堂中学习的风采谈起,她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投入学习,是从聆听开始的,在要学习中进行实作、分享、聆听、对话。接着,她谈了实施学习共同体的方法与流程,如何推动学习共同体?为什么要推动学习共同体?推动学习共同体有哪些目标?并以国语初小为例,详细谈了怎样推动学习共同体,以及实施学习共同体教师及学生的成长。杨班主任的讲座以日本学者佐藤学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国语实小的实践做法,事例鲜明,使我们深受启发。
下午一点半,艺术科郭正贤老师介绍了《艺术与人文——视觉艺术》,主要谈了国语实小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方向的做法。他指出:“艺术课不是教师老是讲,而是让他们有意义地学习,有意义地感受。”“让孩子参与云端的学习。在任何地方,只有有电脑,教师都可以做教材。”“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一定在教室里面,可以带孩子出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郭老师的大课程观,以及他对艺术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此后,台北市国语实验国民小学学生家长会志工团陈百岑团长分享了“五心级志工团”的经验和做法,志工团以“爱心、耐心、尽心、学习心、欢喜心”为指向,全心全意为学校、为学生服务。志工团有194名志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分设会讯组、活动接待组、洁厕专业组、资讯摄影组、工程专案组等专业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志工团有详细的工作规程,按照学校的工作行事历,安排各阶段的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与服务。听了志工团的介绍,我们不仅惊叹国语实小家长对于学校发展所发挥的正能量。
下午3点,陈冠英主任进行“课后社团经营经验分享”。课后社团是学校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特长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台湾,有比较完善的、可供执行的规范学校课后社团的规章,使学校办理课后社团有章可循。例如,在行政办理方面,要依照调查意愿——计算收费——开班筹划——规划轮值签到——经费计算等程序。
离开国语实小之前,宾主双方进行座谈,学员对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教材使用情况,课程设置,志工团开展活动是否有行政干预,学习共同体研究是否由上级部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如何实施等方面提问,国语实小各部门负责人对相关问题作答。从学员提问的情况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来源于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在国语实小的领导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却成了大问题,这也许就是两地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