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丁玉华老师讲座有感

(2013-05-13 17:38:56)
标签:

教育

听丁玉华老师讲座有感

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中心小学

 

58下午,聆听了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丁玉华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丁老师的讲座《提升数学素养  适应课改要求》。

丁老师从几个耐人寻味的事例讲起。这三个事例分别是:1、关于“探究式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讨论,有一位教师提出观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不用探究,探究是浪费时间;2、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公开课;3、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认识小数”。丁老师借这三个事例进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直接喂给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甚至完全丢掉了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和原理,这恰恰背离了教学规律,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无法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死穴——封杀了学生的思考力、创新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数学科学的知识积淀和素养,而不仅仅是满足于稍稍高出儿童的、初等浅显的学科修炼,才能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高屋建瓴、应付裕如,免出纰漏,秀出精彩。

我非常赞同丁老师的观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有人曾说过: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丁老师所举的第一个例子中的那位老师,其实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他不明白,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进一步,我们思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当前,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当一名怎样的教师,总以为自己有一桶水就够了(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教师远远达不到“一桶水”),因此,只能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把连自己都没内化的知识传递给了学生,直接的结果是把学生教笨了。当然,丁老师有一个观点我也不完全赞同,课标指出,从本质上讲,数学推理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演绎推理,一种是合情推理。演绎推理是基于“理念”的推理,合情推理是基于“事实”的推理。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作为重点。而丁老师所讲的例子中,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说明了学生要掌握用证明的方法去验证,我觉得是有困难的,因为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储备,换句话说,要进行演绎推理,学生要有一定的公理、定理等作为基础,可是就“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而言,学生是缺乏相关知识的。然而,我在想,如果把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对教师的要求,我倒觉得十分合适,因为教师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深层次的知识,才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待低一层次的知识。

丁老师在接下来的讲座中,提出三个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展开阐述。一是将心注入、担当责任——对待工作的阳光心态;二是教学设计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三是学会反思和研究,优秀数学教师拾级而上的便道。

在讲座中,丁老师谈到:对待工作“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应全力以赴。”“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勇于担当起自己责任的人,才会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幸福的人。”确实如此,责任心是做好每一种事的前提,有好的责任心,即使能力低了一点,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好。当前一些教师总是抱怨这抱怨那,说什么学生不配合,学习不认真。这样的老师是否扪心自问:我付出了吗?我投入了吗?

丁教师还谈到:数学教师要理解数学,做到“三个弄清”,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其中理解数学是教学设计与高品质课堂成长的基础;“三个弄清”是教学设计与高品质课堂成长的关键;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对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理解数学要“知其然”,要清楚该知识是用怎样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的, 要“知其所以然”,要清楚该知识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分别是什么,要清楚该知识的本质与结构。“三个弄清”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弄清楚“学生”现在在哪里;要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弄清楚“学生”要到哪里去;要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出发,弄清楚我用什么办法与策略,才能带着“学生”去到那里。

这一部分的内容,丁老师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谈了数学教师要研究什么。她把视觉放在怎样提升数学教师研读文本、研究数学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层面上,思路非常清晰,所提出的方法也是扎实有效的。

丁教师讲座的另一个重点是,数学教师怎样进行反思型研究。她指出:要进行反思和研究,一是要读书、读课和读人。1、关于读书。丁教师说,要经常思考:“昨天教完的书,你反思了吗?今天看过的书,你消化了吗?明天需要的书,你阅读了吗?”谈及读书的方法,她说:“重要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读书的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学策略……”她还给老师们介绍了一些适合小学数学教师阅读的书目,这些书目既有理论方面的专著,又有实践操作层面的书籍,可以说得上是一顿知识的盛宴。2、关于读课。丁老师认为,首先要会“看课”——学习、移植、组装,要“摒弃照搬照抄式的学习借鉴;警惕‘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情况;学会独立思考,拒绝盲目推崇;审视自我特性,避免东施效颦”。同时,她还介绍了若干小学数学教学的网站。其次要“听课”——聆听、过滤、吸收,听课关注点:执教者是怎样理解和处理教材,用好和用活教材的?再次是“上课” ——实践、反思、提升。她指出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3、关于读人。丁老师说,读人要研读他的大气,品读他的才气。二是要积淀、酝酿和超越。她提出的方法是要“摘抄”、“写稿”,要做个研究的有心人。

听了丁教师的讲座,很佩服她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常人看起来枯燥乏味的东西,丁老师却能娓娓道来,不夸张、不浮华、不浮躁,可以看出丁老师是个教学研究的有心人。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责任心、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朴实无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整场讲座下来,会场鸦雀无声,与会者都听得很投入,这充分说明丁老师的观点得到老师们的认同,也能引发教师们进行思考,反观自己的行为。由于讲座的时间只有一小时,丁老师所提出的观点不能一一展开,因此,听起来感觉讲座理念性的东西多了一些。如果能结合开篇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估计对听者会有更深的启迪。正如刘良华教授讲的,讲座要“深入浅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