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公开课

(2013-05-13 10:36:36)
标签:

教育

我的公开课

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中心小学  余广武

 

57早上,我们跟岗小组的几位学员与紫茶小学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由我与沈派英分别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紫茶小学叶小菊老师与薛进标分别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早在没来江门跟岗之前,我就考虑着这个公开课怎么上,可是,由于教材版本不一致,我们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紫茶小学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因此,选择什么教学内容让我感到头疼。后来考虑到毕业班已经进入复习阶段,我不如就找个复习课上。

传统的复习课,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梳理和练习巩固上,很少考虑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的趣味性,以及教学过程中怎么让学生在经历学习方法的形成过程。所以,很多教师把复习课说成是“炒冷饭”,教师不乐意上复习课,学生也上得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考虑:1、能否通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事例,把要复习的内容串联起来?借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要选择什么典型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研究的内容?3、在问题的呈现上,能否考虑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各自负担着什么样的任务(即通过各个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难免要作自我介绍,我想到姓余,与“鱼”同音,所以,我又想到了卖鱼。此时,本课时的课题就形成了——鱼贩的故事(解决问题策略的复习课),教学思路在我的头脑中也逐步清晰:以市场里鱼贩一天的工作为情景,把将要复习的内容串起来,形成复习的线索。恰好北师大版复习内容中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把本课时的知识技能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采用画直观示意图、列表、转化、猜想与尝试等方法分析数量关系,掌握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这种策略,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教学情境:同学们,你去过农贸市场吗?请看大屏幕,农贸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卖肉的、卖菜的,还有卖鱼的。陈阿姨在市场里有一个档口,专门卖鱼,她卖的鱼种类繁多,生意很好。这一天早上,吴大妈来到农贸市场,她来到鱼摊前,看了价格牌之后,她想了想:我身上的钱,如果全部买草鱼,可以买15千克,如果全部买鲤鱼,可以买18千克。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草鱼和鲤鱼的单价比是多少?吴大妈的钱买的草鱼比鲤鱼少多少千克?吴大妈的钱买同样多的草鱼和鲤鱼,各能买多少千克?吴大妈带了多少钱?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吴大妈的钱买同样多的草鱼和鲤鱼,各能买多少千克?”让学生解决,然后又增加了一个条件“每千克草鱼比每千克鲤鱼贵2元”让学生计算出吴大妈带的钱数。并通过让学生编出类似的题目,指出这道题可以采用“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进而复习了“转化”、“画图”、“列方程”等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由通过两道例题,复习了“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激发,解决问题的思路也逐渐打开。

反思这节课,我感觉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课堂教学内容容量相对较大,因此,没办法让在预设的时间完成完成教学的内容。但是,我想,多数学生能真正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这也许是本课时教学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吧。其次,由于是借班上课,之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上课学生汇报时,为了多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思路,导致花时过多,这也是造成本课时知识技能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