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式与代数”的教学应着眼长远

(2012-04-06 15:38:02)
标签:

杂谈

“式与代数”的教学应着眼长远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中心小学  余广武

    今天,听了吴正宪老师、张秋爽老师、于萍老师对“式与方程”这部分内容的解读。主题是:在方程教学中帮助学生经历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主要谈了几个方面:一是方程教学的目标;二是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飞跃;三是在低、中年级孕伏代数思维。从讲座中,我了解到:1、引入方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方程与算术的解法明显的差别在于方程是把未知的量用字母表示,当成已知的量参与计算。等式的性质反映了方程的本质,将未知数和书知数同等看待。2、在方程的教学中,要整体把握目标的达成。3、教学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把知识的价值传递给学生。

    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两点:一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教师要“蹲下去”,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几位老师以赵震老师所上的《用字母表示数》为例,谈了怎样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吴老师说,当有学生说:“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一位教师条侃说:“你这只青蛙成怪物了。”吴老师事后采访了这名学生,这个学生说明了他四个a分别表示什么。因此,吴教师:“学生在完成上述问题的时候是有困难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地提升。”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当学生出现不同于教师所预设的答案时,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尽快摆脱他所认为的不正确的答案,而采取回避的态度,不想让学生表达。其实,在学生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也许一时半会他们所说的答案跟教师所要的不一样,但并不表示他们完全不会,或者说他们没有思考。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安全的心理机制,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的期待值不会太高的话,也许精彩就在这一瞬间,也许潜藏也表面现象后面真实的思考才能浮现出来。而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二是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吴老师在总结时说:“不能仅仅把‘方程’当作知识点,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当作技能,仅为达成知识目标,心中要装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长远发展,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年段为学生代数思维的建立创造空间,以丰富而有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很少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个知识点,“勤练加苦练”,很少考虑到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因此,在课标实验稿实施过程中,老师们讨论得很多的是“为什么要改成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不是很好吗?学生易懂。”这样的言论一方面反映老师们对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价值不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部分老师的功利思想——为了解题,让学生老考高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学生更好地把握方程的实质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理解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对于发展学生代数意识所起的作用,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囿于一时的考分,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渗透代数思想。比如,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诸如5+   =12之类的题目,让学生“倒着想”,逐渐体会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