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培养估算意识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学会估算

(2012-03-30 23:06:25)
标签:

杂谈

 以培养估算意识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学会估算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黄冈镇中心小学  余广武

自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估算作为一项加强的教学内容,一直得到老师们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课程内容部分对估算作出以下的要求:一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吴正宪等几位教师的讲座,使我如何落实新课标对估算的要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吴老师在讲座中主要谈了两个方面:一是新课标对估算新的要求,二是如何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课标修订版中加强了对“估计”以及“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其中,吴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教师在课的最后拿一张有500个图案的小贴画作为奖品,让学生猜一猜有多少个图案?学生有的猜一千,有的猜一万,教师没有立即给予否定,而是拿出一张有100个图案的图片,告诉学生,这一张是100。再让学生猜刚才的图片有多少图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叫绝!这个小小的举动,包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一是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感受,使学生从中学会调整自己的估算方法,这种不包办的做法很可取,值得借鉴;二是教师给学生一个标准,因为五百个小图案对于学生来说,要估算无从下手,而给学生一张含有100个图案的小贴画,学生只要判断大有贴画里包含有多少张小贴画就可以了。这张含有100个图案的小贴画,就是给定学生一个“单位”。三是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看,教师所设计的这一教学环节正好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学生急于得到礼物,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他们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听完这个教学片段,我还在思考,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是否可以提醒一下学生:这张小贴画里面的图案太多了,能不能先找一个图案不多的来作单位,让学生先思考。如果学生确实想不出来,没有教师需要的答案,教师才拿出这张有100个图案的小贴画。

关于把握估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吴老师谈了“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三个方面。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对于把握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判断选择的能力,乃至于对后续的学习、有计划的办事,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学好估算。在课标实施以前,估算的方法是固定的,教师在教学时只采用四舍五入法。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估算的方法很多,吴老师一共谈了七种方法。这些方法是针对不同情境而选择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估算的结果上,很少有教师关注估算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怎样做估算的结果更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因此,估算变成了“老师让我估,所就估?”为什么要估不关学生的事。甚至于在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一些“死”办法,看到几百几十几的数就一律看成整百数,比如178看成200去估。完全不考虑估算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是否合理。究其原因,就是考试评价的时候对估算的结果没有一个很硬性的规定。因此,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学生考高分而投机取巧。

吴老师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来。并在对估算进行有效评价的建议中也首先提到对估算意识的评价。对估算意识的评价给我的启迪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估算的评价方式,今后在考查学生估算的时候,不仅要考查学生会不会估算,而且要考查他们是否具有估算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采用估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同时,要把培养估算意识贯穿到数学教学的每个方面(不要局限于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估算无处不在。

从吴老师的教学片断中,我还感受到,估算的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充分是时间分享同伴的想法,让学生从不同的想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恰当的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