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岗日记(第五天)

(2011-12-08 20:47:36)
标签:

杂谈

时间:2011年12月8日

地点:顺德区西山小学

主持人:张秋平

活动主题:听课、评课,听讲座

主要内容:

1、上午第一节听了西山小学二(3)班冯宝珍老师的“随堂课”——《小兔安家(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二节听了西山小学四(1)班王建英老师的“随堂课”——《四则混合运算》。第三节评课。

2、下午2:00~4:20,聆听特级教师陈仲秋老师的讲座——《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与陈教师进行深度交流。

3、下午4:30~5:40,为跟岗学员李玉祺老师的汇报课提意见。

体会和收获:

1、陈仲秋特级教师上午为我们开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老的教育专家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陈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我们要自我发展、教育、要有理想和追求。一个好老师跟上表演课的关系不大,关键是多读书、多反思、多写写。我的感触是,一个教师想上专业上有所发展,就得多练笔,写多了,思想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回想自己十几年来的成长,不就是在教学——反思——练笔中一路走来的吗?如果没有这些年的积累,我不可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其实我觉得,一个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所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有血有肉的,才能真正打动人;也只有那样,才能在专业上得到长足的进步。陈仲秋老师还谈到,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进行练习训练;要精讲多练,少讲多练。还谈了办好学校、参加赛课的流程、家庭教育等问题。特别是他谈到当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说有不少家长宠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培养小孩的懒性心理,当前教育要培养学生习惯、认真、自律等问题。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当前家庭教育有很大的缺失,家长不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没有严格要求小孩,在小孩的习惯形成阶段养成了小孩懒惰的个性;其次,有一些家长没有给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小孩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造成当前很多学生懒惰成性、没有责任感,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也不只是一个家庭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责任、整个国家的悲哀。此外,陈老师还谈了教研的一般方法,我们深受启发。

2、在讲座之后,我们跟陈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据学校数学科长说,陈老师今天谈的很多内容她们是第一次听到,从中我们看出陈老师对我们跟岗学员的偏爱,陈老师这种毫无保留自己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在跟陈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还感受到他平易近人,很随和,很好沟通,不摆架子。作为一名知名的学者,这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敬佩。

3、今天早上听了两节数学课,从这两节课看来,课标的一些理念已经能被老师们接受并应用,具体表现在形式上。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等做法值得肯定和学习。还有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西山小学的老师教学语言普遍都比较精确,用儿童话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切实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凸显了师生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听课中我也发现有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理解教材上有一些偏差,一位老师没有把握好教材的编排意图,在实施教学时出现的教学目标偏离的情形。还有一个问题我在听评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有排斥心理,以为传统的教法都是不好的。比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是一名老教师,她比较重视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算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从中发现不同,虽然教师有处理上还有改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样教是不错的,学生学得扎实。但是有一些都提不同意见,认为过于传统。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4、基地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也在积极地用好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今天早上第二节课,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是一名接近退休的老教师。虽然年纪大,但是她还承担公开课,而且是对外的公开课,这把年纪上公开课,在我们原来的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那里的老师可能早就以年纪大、让年经的去表现为理由推托掉了;其次,这位老师有新的教学观念,并且借助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从中可以看出她是在不断学习的。我们跟岗小组的几位学员,都通过听课进行深刻地反思,并进行有效的交流,所有的学员都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我们组的年经教师李老师,承担星期五与基地学校老师的同课异构任务。这两天来除了备课,就是主动向指导老师和跟岗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请教教学设计中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求学的精神,在我们的小组中蔓延着。我相信,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们组的学员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