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岗日记(第四天)

(2011-12-07 20:48:49)
标签:

杂谈

时间:2011年12月7日

地点:顺德区西山小学

主持人:张秋平

活动主题:听课、评课

主要内容:

1、上午第一节,听指导教师江光华老师的课: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一)》。

2、上午第二节,听“随堂课”六年级冯宝珍老师上的课: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一)》。

3、上午第三节,听指导教师张秋平副主任的课: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

4、下午第一节,评江光华教师、冯宝珍、张秋平三位老师的课。

5、下午第二节,听跟岗老师李玉祺试教的汇报课:《六年级上册成员间的关系》

6、下午第三节,评李玉祺老师的课,为她提出改进意见。

体会和收获:

1、今天一共听了四节课,从几个老师上课的表现看,我很佩服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和课堂的驾驭能力。每个老师各有特色,风格迥异。

江光华教师讲课富有激情,教学语言精炼;课堂上重视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的他的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的思维非常敏捷。江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推进。为了让学生用“抵销”的思想解决正负数加减法的问题,江老师通过几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加减”其实就是相互“抵销”,首先是通过乒乓球比赛的胜负来理解赢一局和输一局的结果就是得0分,在这里,江老师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1分比0分多1分,0分比负1分多1分,这样就相互抵销了。”这种说法,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正负数相加减就是相互抵销;在教学例1的第二题时,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净含量”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说说负2是什么意思,强调了负2就是比标准少2(在这过程中,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标准”)。还理解了正2的意思。在学生理解正2跟负2可以相互抵销之后,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负5加正3,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表达,形成共识,既关注个体的思考,又进行比较和优化,学生的表达也比较清晰,因为负5是什么个负1,3是3个一,3个1和3个负一抵销了,就剩下2个负1。在让学生列式解答时,江老师让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算式的优势,使学生真正学到便捷的方法。在例1最后一道题的教学中,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数轴上的数各是表示什么,使学生关注到“标准”和“时”,说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因为时间是临时定的。从江老师上的课看来,他对教材的理解得很透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看课堂上看来,学生思维活跃,学得很扎实。

冯宝珍老师与江光华老师上的是同一个教学内容。在我看来,这就是同课异构。与江老师比较,冯老师更注重笔头的训练。冯教师也比较重视情境的创设,联系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乒乓球比赛”和“味精”、“发射火箭”等内容都做了详细地说明,同时还渗透爱体育、健康和热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冯老师能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冯老师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算法,都加以肯定。在算理的理解方面,冯老师一方面让学生交流,另一方面适当地给予演示,使学生弄懂。

张秋平副主任所上的是《四则混合运算(有中括号)》,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中括号,张主任从复习引入,帮助学生理清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接着,出示了两道题,一道是含有小括号的题目,另一道是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的题目,问:“善于中括号,你们知道多少?”并借助这两道题的运算结果让学生感受加上中括号之后运算顺序不同,运算的结果相差好大。教会学生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紧接着进行练习,练习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练习,另一个是拓展练习。在基本练习中,让学生比较不同算式的运用顺序,强化对有中括号算式运算顺序的理解;拓展练习是本课时的一个亮点,教师设计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按要求加上运算符号,改变运算顺序,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张主任在这节课上也比较重视跟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学语言精炼,富有启发性,很值得学习。

李玉祺老师是我们跟岗的同学,她年轻,有活力,思维敏捷,责任心强。当我们把与指导教师的同课异构的任务交给她时,她爽快地答应了。昨天备课,今天下午试上,效果可以。首先,她从介绍自己入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接着让学生用图表示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虽然不少学生表示的不好,但是李老师还是给予鼓励。在引导学生说出关系之后,教学新知。最后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有层次性,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思路。

2、在今天的听课活动中,我感受到西山小学良好的教研氛围,所有有过接触的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具有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他们能将所学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课改后一些新的做法,有效的做法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下午在跟何翌老师交流时,我感觉到她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谈吐之间无不流露出她对小学数学教学深刻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程理念驾轻就熟的应用。

3、跟岗小组的几位同学学习的热情高涨,都想多听几节课,多一些反思和交流。每一位同学都毫无保留地发表了自己对各个课的意见,看法独到,又不失理论支持。对于李老师要上的汇报课,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这样的研究氛围,对于我们每个学员来说,都是难得的,这将有助于我们自我的反省和提升。

4、从各个公开课看来,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近十年,课改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了。可是,如何将课标的精神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在操作的层面上,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如何把握教学的目标?如何对待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等等。在西山小学,我们也同样听到老师们在讨论善于素质教育与私立初中招生的关系。我们平时的教学尽量考虑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一到升学考试,搞的又是另一套,又得进行笔头的考查。这又是一组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