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之永祚寺双塔

太原永祚寺双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中叶,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公元1597——1602年),距今380余年。初创之时,还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所寺院,也没有达到现在这样的规模。那时,仅建了一座补辅太原“文运”不足的文峰塔,取名“宣文塔”,即如今偏于东南隅的那座旧塔(即文峰塔)。至于那紧靠塔而建的几间简陋寺舍,而今早已荡然无存。当时,寺名也不叫“永祚寺”,而是叫做“永明寺”。
宣文塔和永明寺问世不久,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觉得永明寺、宣文塔规模简陋,与省城太原的地位不甚相称,就下书五台山显通寺,邀请该寺主持,当时在全国颇有些名气的建筑家福登和尚,来太原主持扩建“大塔寺殿宇”的工程。福登和尚是明代中叶著名高僧。万历皇帝的生母,那个笃信佛教的慈圣宣文李太后就拜他为师,皈依其门下。福登接到晋穆王邀请后,便来到太原。当他看到永明寺的宣文塔微向西北倾斜时,就向晋王建议,在扩建殿宇的同时,另建一新塔于旧塔之左。晋王采纳了福登的建议并在慈圣皇太后出资佐助下,用了4年的时间,即万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公元1608——1612年),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即现存永祚寺殿堂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和两廊配殿,以及位于旧塔西北方的新塔“舍利塔”,形成了“两峰插天”,“楼阁巍然”的大观。
两塔均为13层,全高都在54·7米以上,在中国所有的双塔中位居首位。两塔南北对峙,并肩而立,既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又各有其艺术特色。南塔琉璃剪边,色彩绚丽,轮廓秀美;北塔素砖砌体,雕饰清丽,豪放粗实,是我国双塔之最。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