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之呼和浩特大召寺

今年北方的夏天很闷热,时间持续也很长,刚忙完招生,就想外边走一趟,南方洪水台风接连不断,中原一带又处在桑拿天阶段,思来想去7月11日一早就奔了呼和浩特了,主要目的就是避暑。别说呼市真是干燥凉快。找了个如家快捷酒店住下,心就踏实不少。呼市来过几趟,国家文保单位大召是必去的。
大召就是大召寺,是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它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成为大召寺的“三绝”,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
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全身由3万两纯银铸成。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佛像呈坐姿,高达3米,由纯银铸成。据史籍记载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大召也因此有了“银佛寺”之称。
龙雕,是指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布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相传是用粘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十分考究,是佛殿中的精品。
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
因为殿内禁止拍照,所以“三绝”只能文字表述而不能一睹为快。
顺便做个广告,在大召寺的后身有家剔鱼子老菜馆,美味实惠,京味爆三样绝了!第一次吃剔鱼子真好吃!
P1
P2
P3
P4
P5 阿拉坦汗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