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典型化与意象化:文学写作教程(4)

(2013-11-07 08:18:08)
标签:

文学写作

典型化

意象

文化

分类: 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三大特征影响、制约着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文学写作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着文学写作的规律,虽然各种文学体裁都有各自特殊的写作规范和写作要求,但它们又被文学写作的基本规律概括着、制约着,所以,阐述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应该突出主干、抓住根本;既涉猎广泛,又能高度概括;既统领全局,又能容纳“例外”。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下列三个文学写作的基本方法可作我们深入讨论的基础:

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方法。文学写作的感性特征首先要求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艺术形象是个别的,并通过这个别的艺术形象激活文学阅读者的感情体验和审美意识。这个别还应该同时体现概括性,它概括得越多越普遍,就此提供给文学阅读者的思考、想像的空间就越阔大,领悟的内涵就越丰厚。然而这种既有独特鲜明个性又有充分深刻的概括性的个别具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普遍存在,或者并不以典型的、完整的形态存在。文学写作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原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文学写作的艺术形象既来自生活具象原型,又要超越具象原型。如果文学形象与生活原型毫无关系,那么这个文学形象就缺乏真实性(包括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如果文学形象全等于生活原型,那么这样的文学形象就缺乏创造性和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基本品格要求与现实中的生活原型不具有同一性,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生活中的具象原型如何演变成为文学写作的艺术形象的呢?这就要使用“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方法。所谓典型化,就是排除、舍弃一些表层的、枝节的、非本质的材料,挑选出一些精粹的、典型的、有概括意义的材料;所谓具象概括,就是经过挑选提炼的文学写作材料,仍是独特、鲜明的个别具象,这个独特、鲜明的个别具象能够典型地代表同类具象。

这种涵义的“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方法在具体的文学写作中有两种情形:对于散文之类的纪实性的文学体裁来说,“典型化的具象概括”的做法就是“选择——提炼——补充——强调”。它在纷纭复杂的生活素材中,首先选择出有审美价值的文学写作对象,然后对这个原型进行合理的想象、提炼,通过突出、渲染某一方面的材料来丰富原型、强调原型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类似《挥手之际》这样的纪实散文基本上就是这种文学写作方法。电影文学剧本《焦裕禄》、《雷锋》、《孔繁森》基本上就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那些生活原型经过了必要的文学写作方法而直接走进了文学艺术的殿堂。对于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类的虚构性文学体裁来说,“典型化的具象概括”的做法就是“分解——组合——想象——虚构”。它将许许多多的个别原型材料先进行分解,择出一部分与写作主题有关、审美价值较高的材料,剔除那些与写作主题无关、没有审美价值的材料;然后将分解后留下来的有用的材料精华组合到一个个别的形象上,使这个个别具有了其它许多个别的特性同时又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生命;如果这个经过组合了许多精华的个别还缺少某种生活情节,就通过艺术想象来补出它、丰满它;如果通过了艺术想象仍不能构成一个既有独特鲜明个性又有充分深刻共性的完整、完美的个别,就可以采用虚构的方式创造某种艺术情境和某种生活情节。经过这样的“分解——组合——想象——虚构”的过程,一个既综合了许多个别的特性又完全不同于生活原型的个别的文学形象就孕育成形了。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就是这种“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法”。梁信说《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是由“女丫头、女烈士、刘秋菊”三个人物合成的,也是这种“典型化的具象概括法”的运用范例。这种文学写作方法相当普遍,文学写作中的形象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

意象化的情感表达方法。文学写作的情感特征要求写作者将无形的情感有形化和特征化。要实现无形情感的有形化和特征化,文学写作者就应该将审美的注意力放在生活原型的细节上,将构思的想象、思维放在生活细节的提炼和表达上。一个生活细节经过文学写作者情感和理性的孕育,在文学写作活动中就会化为一个文学意象(即生活物象在文学写作者的脑海中的意化具象),这个文学意象的审美价值将影响到整个文学作品的艺术质量。一个文学意象在各种文学文体的具体写作过程中,有不同的外化形态,诗歌里是一个诗美意象,散文里是一个散文情境,小说里是一个高质量的写人细节,戏剧文学里是一个戏剧场面,影视文学里是一个影视镜头,网络文学就是一个表达的意位……

文学写作者可以采用比拟、借代、比喻、象征、怪诞等艺术技法和技巧使一个个的文学意象能够以鲜明的形象特征和饱满的情感特征有形地展示出来。这些常见的创造个性化文学意象的借代式叙述、比喻式叙述手法,典型地展示了文学写作将无形情感特征化、有形化的基本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文学写作者还可以采用并置、延宕、对比、重复等艺术技法和技巧将一个个的文学意象联结形成一个特定的体现写作者某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和审美评价的艺术有机体(即情节链或细节群)。诗人邹获帆在《蕾》中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他用并置的手法将5个细节意象联结在一起,将他对有形的“花蕾”的诗美体验和无形的“对青春的礼赞”的情感联结在一起,产生了“意象化情感表达方法”的特殊的文学魅力。

超常的语言审美组合方法。文学形象的间接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写作的语言方法。从文学阅读的过程看,文学写作语言以时间上先后承接的线性方式通过听觉、视角进入阅读者的大脑,阅读者在理解了文学语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次序(不一定是语言表达本身的次序)重新将文学形象进行组合与复现。这里面文学语言的“能指”(即语言符号形式)与“所指”(即语言符号内容)在不同阅读者的主体因素制约下产生矛盾和偏离,于是出现了文学语言特定的表现性、模糊性和多义性。

文学语言为了实现生动地再现生活形象和艺术意象的特征,它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的表现性、模糊性和多义性来强化突出文学写作者的某种独特的审美感觉和审美体验。这样,文学写作语言常常可以打破一般语言(特别是实用写作语言)的常规用法,以“陌生化”的形态和手法来表达写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而这一点形成的文学语言的表现性正是实用写作语言所不具备的。实用写作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简洁、明快,有人甚至用“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来形容实用写作语言的特点。文学写作为了追求生动、形象,它可以通过形象感、动作感强的动词来组合文学语言(在英语语言中,有人甚至用“学18个动词走天下”来夸张挑选、运用动词的重要性)。文学语言为了含蓄、多义、形象、生动,它可以通过一些超常的组合方式来提炼一些陌生化的、新奇的文学语言。表达听觉的语言与表达视觉的语言超常规地组合在一起,生动、形象表达了写作者对歌声的独特感觉,文学语言的形象性、表现性、多义性、模糊性正是通过这样超常的审美组合方法得以充分的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