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进入资源竞争时代,连锁企业如何前行?
(2014-05-20 11:41:48)
标签:
养老连锁企业发展北京连锁养老院北京养老院竞争情况养老院的核心竞争力养老院发展困境 |
分类: 养老行业交流 |
2014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2014年市政府折子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其中涉及养老方面的内容有:建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设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立一批小型社区养老机构,推行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卡,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未来这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成后,都会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开展运营。
这里先描述下公建民营的概念:“公建民营”是指在新建养老服务机构时,各级政府要摒弃过去那种包办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办管分离的发展思路,由政府出资,招标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去经办和管理运作,政府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负起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上面谈到了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必须要通过招标才能确定运营商,但国内的招标其实大家都懂的,就好像赵传的歌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一样,一家企业想获得2个以上项目的运营权可能性非常之小,同时,众多自身持有一定物业的地产商也利用自己的资源纷纷组建运营团队,开始了机构的独立运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每个月都会有养老机构悄无声息的在身边开业,抢占着地理先机,暗暗蚕食着市场份额,行业已然进入到资源竞争的时代。
随着家门口新开业的养老机构不断分流着客户,机构的入住开始放缓,客户流失率逐渐加大,行业即将进入一个艰难的运营阶段,针对这种现状,有人预言未来2-3年市场将会出现一次洗牌,但我个人认为这种状况出现的几率比较小。
行业的洗牌一般出现在技术革新或产能供应过剩时期,但目前国内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所谓的供应过剩也只是暂时现象,根本不至于到洗牌的阶段。
再看看这些新增机构的共同特性,都是些资源型项目。公建民营的项目先期都由国家投入,剩余的大都是自己持有的物业,成本非常低廉。根据行业规律来看,只要运营者捱过培育期,基本都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入住情况。但这些资源型项目占据了有利地点,后期或于人才的储备、或于资源的限制、又或对回报预期的落差,在一个项目运营后不再愿意继续发展连锁而形成了一个个的孤岛,那些连锁发展的养老机构如果光凭自身的发展,很难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就算开展并购的话,其成本也会非常之高。
有实力的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在资产上,有资源的企业不愿意用市场化的行动去扩张,轻资产的运营公司又没有雄厚的资金去整合资源进行快速的扩张,对于立志于连锁发展的养老机构,如何前行是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